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披肝沥胆“永”不悔 一颗“红”心为扶贫

“把贫困户当亲人,把贫困村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儿来办。”自从今年5 月23 日进驻和平县礼士镇下涧村以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驻下涧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永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不,昨日,李永红又联系本报记者说,计划下周六在当地开展中小学学生及家长心理辅导课,希望通过媒体宣传让更多深职院的校友了解下涧村的贫困现状,让更多的校友来帮扶下涧村。他说,这次来讲课的教师多数是深职院的校友,义务来为当地中小学学生及家长辅导。


李永红(右)仔细察看澄溪河边花梨木长势情况。

建公众号让特区山区“一网牵”

一进驻下涧村,李永红就办了两件事,一是为下涧村拍航拍图,即精准扶贫作战图;二是建微信公众号,让山区特区一“网” 相连。说起这两件得意之作,李永红有些小得意,因为事实证明,这两件事效果显著,且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作为深圳名校之一,深职院自建校以来,目前已拥有毕业生近10万人,这一校友资源不可小觑。

记者注意到,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一些村道、桥梁、古村保护以及助学扶贫等信息。通过扶贫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一些校友、热心的企业老板得以了解到下涧村的贫困现状。今年7 月,4 名校友联合深职院“星火青春”团队为礼士镇中心小学灯光球场工程捐款,为居民尤其是少儿开辟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和活动健身场所,改善当地教育文化事业的落后面貌。最近,李永红又筛选了下涧村需要资助的21 名贫困学生,计划签协议每人每年帮扶2000 元,一帮三年,消息刚一放在微信公众号,这些贫困学生名额就被校友们争抢一“空”。

不仅仅如此,下涧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吸引了一些校友的关注。一些校友关注下涧村不单单是来接济穷亲戚,更是来发现商机,与下涧村民结成利益同一体,帮助村民发家致富,同时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7 月底,深圳市云腾传媒有限公司等四家深职院校友企业代表赴下涧村考察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及投资环境,最后几经商洽,深圳市金华盛科技公司与下涧村达成协议,将在下涧村黄金山投资建设集生态农业观光、特色农业种养与科研、瓜果采摘、特色餐饮、亲子度假、拓展训练为一体的综合园区,目前租地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由于黄金山上一块坟地需要迁移,这几天,李永红与下涧村村主任黄亚群、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林国旗找相关村民商量如何尽快迁坟,让项目尽快上马,早日产生效益。

扶贫工作创造了“两个第一”

在和平,驻下涧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创造了“两个第一”,除了率先为贫困村拍摄航拍图外,今年8 月30 日开办的深职院对口帮扶下涧村精准扶贫“电工双证”技能培训班,也是深圳对口帮扶和平县的首个技术教育精准扶贫项目。

进驻下涧村后,李永红发现,下涧村 2800 多村民中有1235 名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年老体弱、残疾、多病的人群以及留守儿童,如果能让这些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将大大增加贫困户的脱贫几率。为此,他积极向深职院党委汇报,取得了院党委的大力支持,通过在村里宣传发动、报名等,仅用三个月就开办了精准扶贫 “电工双证”技能培训班。

培训班面向下涧村零基础的贫困户招收学员28名,免去培训学员培训、鉴定、体检、交通、食宿等费用,并选派大师级团队进行授课。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系统培训后,下涧村有 10名学员参加技能鉴定考试,获得了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和初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两个证书。村民黄焕章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这次免费培训,通过考试拿到了这含金量相当高的“电工双证”,将大大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很感谢深职院的帮扶。

李永红说,除了电工培训外,下一步还计划进行汽车修理工培训。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深职院决定利用该校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的有利条件,进行远程学历本专科 “圆梦计划”教育和开展全日制初级电工职业技能培训、电工上岗操作证技能鉴定项目,希望为贫困家庭的年轻人提供一次技术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从原来的普通工种向技术工种转变。目前,“圆梦计划”班和电工培训班均已正式启动,全村50 多人参加学习培训。圆梦计划开设10 个高起点专业、9 个专升本专业,将为下涧村适龄新生代农民工圆大学梦,帮助其实现职场华丽转身。

帮扶形式“不拘一格”

对待贫困户,李永红像帮自己的亲戚一样真心帮扶。一到任,他每天深入农户走访,了解当地村民的困境,分析贫困原因,尤其是下涧村的55 户贫困户,他都实地查看过几遍。比如贫困户黄国兴一家,他从航拍图上看,就是那几栋毫不起眼的房子,然而在进户调查时,他深感惊讶,没想到还有这么穷的村民。黄国兴一家独门独户,靠山边居住,走田埂路才能到200米外的村道,其中还要折道从桥上过澄溪河,几间瓦房也是危房。黄国兴 45岁才结婚,目前51岁,妻子患精神病,小孩 6 岁上幼儿园,进出很不方便,黄国兴也一直想搬家,可因家里太穷只好作罢。

李永红告诉记者,为黄国兴一家一户修条路不太现实,最好的办法是筹钱让他全家搬迁,“选好地盖好房子让他搬过去”。据初步测算,根据他三口之家,盖60 平方米的平房需要费用超过6 万元,政府补贴为1.8 万元,当然仅仅靠工作组力量还是有些单薄,需要政府、个人及工作组一同筹资。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很多深职院的校友得知了黄国兴家的情况后,都表示要资助他盖新房。

3 年精准帮扶,时间不长,如何将“及时雨”变为“长流水”,如何以产业扶贫增加“造血”功能,这是摆在每一个扶贫工作队面前的重要课题。驻下涧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帮扶贫困村建微信公众号、搭建创富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展集体经济、种植特色农产品、以土地入股引入企业等,这一系列帮扶实践证明,唯有驻村工作队与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贫困村“脱帽”才有希望。“3 年时间对于下涧村来说太短,此轮精准扶贫工作结束后,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根本变化、农民的创富本领增强,才是根本。这段时间的工作,只是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未来的任务相当艰巨,除了拼搏,我别无选择。”李永红如是说。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热词搜索:披肝沥胆“永”不悔 一颗“红”心为扶贫


上一篇:规范招投标行为 公开招标率达100%
下一篇:河源举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