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书虫”们马上可尽情泡图书馆啦

华灯初上,流光溢彩。2015 年11 月19 日晚8 点10 分,新落成的桃花水母大剧院准时迎来了第一批“客人”,争相竞览梦幻舞台秀《桃花水母》首演的曼妙身姿;随着《桃花水母》的成功首演,19-20 日,2015 年广东客家山歌大赛总决赛又在桃花水母大剧院旁的越王广场唱响;今年8 月8 日晚上,桃花水母大剧院充满了童真童趣,来自全省的1200 多名小朋友欢快地表演着舞蹈、演唱、相声、快板等丰富多彩的节目,灯光下天真可爱的笑脸,放佛也映衬了河源人民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坐落在客家文化公园的市图书馆新馆即将开馆。

高雅剧院是文化的殿堂。在过去,河源人民肯定想不到,有一天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会被搬上剧院大舞台;也想不到,有一天话剧、芭蕾舞剧、音乐剧、交响乐等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高雅艺术,会出现在身边的剧院里;更想不到,自己还可以走进剧院,欣赏这些高雅艺术。而现在的河源,让这些都成为了现实。

除了剧院,村里的文化室也让市民近距离地享受着家门口的文化。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的吴大爷最近总往外面跑,白天几乎都不着家,一到饭点儿媳妇只能到村里挨家挨户找,以为他又和朋友们打麻将去了。但是最近几次找到吴大爷的地方并不是打麻将的朋友家,而是村里的文化室。原来,自从村里有了文化室,吴大爷就喜欢到文化室和朋友下下象棋、唱唱山歌,或者到农家书屋读读书、看看报,渐渐地连他最喜欢的麻将也“抛弃”了。

村里建文化室和农家书屋,是近年来我市大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过去5 年,河源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目前,已建成市、县(区)公共图书馆7 间、文化馆7 间、博物馆9 个(含3 间民办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0 间,行政村(社区)文化室1421 间、农家书屋1313 家;实现了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软实力的资本。为进一步补齐我市公共文化设施严重落后的短板,2011 年以来,我市围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近5.5 亿元,高标准建设了市图书馆新馆、市博物馆、市档案馆、先贤雕塑园等“三馆一园”,目前都在进行设备安装、家私采购安装、绿化种植等开馆前准备工作,有望在本月底建成开馆。

据悉,新馆的规模与馆藏量都是历年之最,建成开馆后,市民不仅可以在家门口欣赏剧院里的高雅艺术,还能“泡”在图书馆中畅游知识海洋,闲暇时还能拉上三五知己,到博物馆感受河源历史人文积淀,享受河源文化发展繁荣带来的新生活。

本报记者 谢素婵/文 陈仕平/图



相关热词搜索:书虫 马上 图书馆


上一篇:百街千镇乒球赛 我市收获一亚军
下一篇:岭南舞蹈盛宴即将在我市开启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