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石坝黄山洞有段光辉史

黄山洞是紧邻河源的惠州博罗县石坝镇的一个行政村。来河源20 多年,鲜有人提起过,生活在这两地的人,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黄山洞这个地名,更不清楚这个小山村当年的故事。近日,我偶尔在一本书上读到,“黄山洞这个地方出了个中央委员”,一直萌发要去看看的冲动。有几天有个机会去了趟黄山洞。河源市区到黄山洞村路程不算远,开车上高速,约半小时就到了石坝镇,再用二十分钟可以到达黄山洞村部。进入黄山洞地带,一路向山前行,四处山峦叠翠、鸟语花香,前些年种植的桉树长势不错。沿着黄山洞水库水边,九曲十八弯,看上去水库不小,水色湛蓝湛蓝的,这水库库容达2360 万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为850 多千瓦,算是中型水库了。

走到一栋破旧的楼房面前,带路的镇办张主任介绍说,这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所在地,过去是村小学,实际上村干部也不在此地办公,真正的办公地点在镇街。我们找到了2008 年从村支部书记退下来的黄光灵老书记,他1979 年接任党支部书记职务,其前任就是大名鼎鼎曾经担任中央委员的田华贵。黄光灵老书记住在水库坝下的三层小洋房家中,身板结实,谈锋甚健,听了我们的来意后,向我们娓娓道来黄山洞昔日的光辉。

黄山洞是革命老区,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就在这一带秘密活动,有一个团驻扎在黄山洞,这里山峦起伏群众基础好,为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1958 年 “大跃进”,这里修筑黄山洞水库,政府动员大家投亲靠友,大家积极配合都搬出去了,后来土坝崩溃,大家回来,不靠天不怨地,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此时正值六十年代全国掀起学毛主席著作的热潮,黄山洞干部群众这种战天斗地的精神和学习毛主席著作有机结合起来了,后来黄山洞被评为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先进单位,1968 年3 月 24 日的《人民日报》,曾经在头版头条上刊登了介绍黄山洞的长篇通讯,黄山洞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黄山洞声名远扬,当时有“北有大寨,南有黄山洞”的说法。大队支部书记田华贵还连续当选为九届、十届中央委员。那时候,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人来黄山洞参观学习,高峰时一天有四五千人,据统计,先后有80多万人来过黄山洞。

告别老书记,望着山边弯弯曲曲的小路,仿佛看见来来去去熙熙攘攘的人群;听到叮叮咚咚的水声,耳边依稀响起此起彼伏的口号声。当下的人们,很难想象过去不通汽车只有羊肠小道的小山村,全国各地的人们靠双脚步行像朝圣般地涌进这偏僻的小山村。时过境迁,昔日的喧哗回归到了深山应有的安静,不但外人极少进入,现在本村人也没有多少人住在山村里面了。据介绍,现年84 岁的田华贵老人现在博罗县城居住,身体硬朗,快乐享晚年,他每年还会回山村看看,我们听到后颇感欣慰。我想这段历史不管是非如何,作为一段记忆,都应该客观地记录下来,所以我和石坝镇张主任以及村里老书记交谈时真诚地希望他们镇村建立镇志村志,并有这段历史的客观反映。

星移斗转,山川无语,山还是那座山,河也还是那条河,物是人非,人已经不是那个人了。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不能忘却,历史不能选择,未来可以开创。德国文学家莱辛说过一句话:“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不知哪位伟人还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牢记历史,让善永久传承,让不良就此为止,或许这就是古人所言“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的真正含义吧。

市委党校副校长:陈跃华

 



相关热词搜索:石坝 黄山


上一篇:又见三叶草
下一篇:客家油果是怎样“炼”成的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