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仕风范永缅怀 下车风流醉至今
为充分挖掘“东江流域”客家风情,提 升和平地方文化旅游形象影响力,12 月4 日,和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平县诗词 楹联协会联合组织了这次“缅怀先贤”下车 镇采风活动,吸引了70 多名会员参加。
古朴下车底蕴宏
“下车虽欠发达,然独不缺文化。”曾组 织并参与编写下车镇首部乡土教材《文昌 阁》的徐永恩如是说。
在和平论起文化,有着“头林二乌三阳 明”之说,这“乌”就是乌虎镇,也就是现在 的下车镇。作为粤赣边陲重镇,下车有着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人文历史景观。 据市文化部门考证,下车目前有不可移动 文物55 处,包括德公祠、马山坳、赤地咀等 新石器时期遗址5 处;敬公祠、德公祠、乌鸦 落洋等明代古建筑7 处;书廊下、赤鼻咀、家 燕大夫第等清代古建筑38 处;白面嶂“紫微 宫”、石达开祖居地、徐傅霖故居等近现代 重要史迹5 处。
徐永恩说,下车最负盛名的是兴隆村 “一门三进士”和徐傅霖故居“浰东小筑”, 尤其是兴隆古村清代徐廷芳家接连出了 “一门三进士”,这在当时饮誉全县,堪称客 家人耕读立家之楷模。“祖进士,孙进士,一 门三进士;叔明经,侄明经,三代九明经”, 和平乡民如今传颂的歌谣,说的就是和平 下车镇徐家的徐廷芳、徐延泰、徐旭曾祖孙 3 人。据历史资料记载,清乾隆七年(1742 年),兴隆村民徐廷芳考中进士,乾隆三十 一年(1766 年),其孙徐延泰再中进士,到了 嘉庆四年(1799 年),其曾孙徐旭曾又中了 进士,而徐旭曾所著的《丰湖杂记》,是最早 论述客家渊源的文章,这部客家研究的开 山之作,被后人赞誉为客家人的宣言书。
几副对联藏心境
如今兴隆古村被省文联评定为广东省 第三批古村落。徐傅霖故居也被评定为省 级文物保护单位。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除 了房梁上浮雕着镀金漆的游龙及花卉图案 外,最让人注目的是故居里众多的名人政 客题字题联,实属罕见。徐家后人说,这几 副石刻对联差点在“文革”时毁于一旦,幸 亏当时徐氏族人想办法在对联上面涂上石 灰,才得以保存下来。
一些诗词楹联爱好者认为,这诸多对 联值得细细品味,然无一不体现旧时政界 人士怀“济世之心”,也有“归田园”悠游度 岁的心境。下车悠久的客家文化历史和深 厚的客家文化底蕴也给了采风的艺术家们 丰富的创作灵感,尤其是名仕风范让人难 忘,争相创作以示缅怀。和平县诗词楹联 协会会长凌新南作诗《瞻徐傅霖故居》:早 已高名仰,崇崇四角楼。讨袁奔走苦,抗日 募捐周。故土黉宫建,香江夙愿留。魂归 乡国否?无语一溪流。和平县诗词楹联协 会副会长黄李辉则题联《题徐傅霖故居》以 示赞赏,其云:英灵万古绕堂上,高节千秋 誉浰东。
再次唱响“文化之乡”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这次采风团中,也 有一些80后、90后的文艺爱好者们的身影。 以和平县诗词楹联协会为例,自2013年5月 31 日成立以来,协会目前已拥有会员63 人, 其中“80 后”会员有20 多人,“90 后”会员有 10多人。这与该协会多次深入学校、机关开 展诗词楹联知识讲座是分不开的,提升了群 众的文学素养,进而培养了诗词楹联创作的 兴趣,打造诗意校园,发挥了诗词经典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临走时,徐永恩与这次采风团带队的 凌新南击掌约定,争取下次再到下车,讲 “下车故事”,唱响“文化之乡”。和平县文 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曾花君表示,将引导 艺术家们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加强原创性 作品的创作,推动和平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