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市区现有注册志愿者逾6万人

2008 年冰灾志愿服务让我市的志愿服务第一次完美亮相;2009 年,河源市志愿者联合会成立,成为众多公益人和公益活动的一座桥梁,让更多民众走上志愿服务“快车道”;世客会志愿服务、创卫创文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丰富,志愿精神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市民把志愿服务当做一种生活方式。

多年来,河源志愿服务工作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基层,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截至2016 年10 月,全市共有志愿者队伍600 多支,市区注册志愿者逾6 万人,约占市区常住人口的12%。

他们的美丽身影,日渐成为客家古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推动河源城市文明进程的一张新名片。

▲2 日上午,2016 年市民政局“寒冬送温暖”暨志愿服务活动拉开了序幕,此次市民政局发放至东源、和平、紫金、江东新区等地救灾物资有500 床棉被、300 件棉大衣,将逐步发放到我市受灾困难群众手上,确保他们温暖、安全过冬。

据了解,此次志愿服务服务活动以“创文一起来,有你更精彩”为主题,除了发放救灾物资外,市民政局志愿服务队还将开展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刘国华 摄

“志愿驿站”服务内容不断增加

“你好,这里是一些衣服,我拿来捐助!”“师傅,能不能帮我剪一下头发?”“我的孩子饿了,还有饭菜吗?”……11 月30 日上午9:00 许,在位于老城街心花园的“志愿驿站”,4 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忙碌着。

该志愿驿站副站长陈莲芳告诉记者,这是河源首个“志愿驿站”志愿服务点,刚满一周岁。在这一年里,这座不足5 平方米的爱心小屋,为众多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了各种帮助。“我们除了提供旅游咨询、交通引导、应急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外,近两个月还陆续增加了定期给市民发放冬衣、提供米饭米粉包子等食物、口腔问题检查等。”陈莲芳介绍,该驿站自最初建立便有 12 个志愿者服务队在此轮流值班,目前已经增加到15 个。志愿者服务队主要通过轮流值班的形式,为市民提供服务,周一至周日上班时间为:上午8:30~12:00,下午2:30~ 5:30。这些服务队的志愿者中,包含医生、美容美发师、教师等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根据志愿者或者服务队的特长,每天在驿站为市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就在今天,2016 年12 月5 日,同样有着多功能服务的志愿驿站在市区文化广场揭牌投入使用,这是一个深河共建志愿驿站,由河源方负责具体建设和日常管理,由深圳方负责引进深圳U站建设理念,选派深圳驻站站长,将打造成为河源市区的文明窗口和志愿名片。

源城区还筹划在太平古街再建一个志愿驿站,此外,记者从团市委了解到,根据需求,志愿驿站还有望在明年落户各县城。


益剪服务队在志愿驿站为市民义剪。

志愿服务事业 近年来蓬勃发展

“志愿服务的类型有很多,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大众化的和专业化的,环保护绿,打扫卫生,关爱弱势群体、孤寡空巢老人等都属于大众化的,也是目前河源大多数志愿团队的服务内容。像爱心义剪的益剪服务队、心理咨询的心协、法律援助等这类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多是一些行业自发形成的团队。”团市委相关负责人李旭军说。记者在走访中也了解到,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志愿服务团队,都是以关爱弱势群体、环保绿化、保护街道环境等为主。

依托项目建设,提升志愿者服务技能,是我市志愿服务的一个亮点。每年春运期间,一个个“红马甲”穿梭在火车站、汽车站候车大厅,搀老扶幼,为过往乘客端茶倒水,提供便利。这道流动的风景线,从2008 年开始,每年按时出现。春运情暖服务、世客会志愿服务、“全民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月”、志愿文化推广月、公益志愿文化节、“创文”志愿服务等,一支支志愿服务队伍,通过设计接地气的服务项目,持续开展顺民意的志愿活动,有效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短时间内,各志愿者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河源不断涌现。

据统计,截至2016 年10 月,全市共有志愿者队伍600 多支,包括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学生志愿者等。其中,市区注册志愿者达6 万人,约占市区常住人口的12%,服务时数每年超过200 万小时,其中还有200 多人被评为“广东省五星志愿者”。

志愿服务组织 坚持并不容易

“造血式”慈善让爱“可持续”。今年7 月,市区首个“造血式”公益项目——河源阳光公益驿站开张,驿站由河源首家公益社会组织河源市阳光义工服务队负责,通过义卖,扣除相关环节的成本和费用后,所得盈利将全部用于公益慈善,这就意味着,来这里消费一次,就是参与一次公益活动。“培育能够生钱的公益项目,是公益组织持续发展的关键,公益驿站是我们一个积极的探索。”张青告诉记者,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探路“造血式”慈善,从而让爱“可持续”。

刚开业的盛夏时节,正是河源猕猴桃、鹰嘴桃上市的时候,借着互联网+的东风,公益驿站赚到了3 个月的房租。可是,后来由于货源、人员等原因,经营并不景气, 10 月和11 月的房租,他们已经交不起,屋主限定他们在12月15日前搬离。

“每个月房租3600 元,加水电400 元左右,还有一个专职的人员工资2000 元,一个月的花销最少6000 元。”这几日,张青为了找到新的地方,跑遍了河源市区。“除了累,更多的是心痛。”张青觉得很对不起队员们的信任,因为阳光驿站装修时,一部分资金是队员们众筹来的。经济压力是他们目前最大的困难,他们没有公募资质,开展活动只接受物资捐赠,项目款必需专项专用,日常的必要花销没有着落,从2009 年成立阳光服务队以来,这已经是他们第5 次搬家了,而且还不知道要搬到哪里。

除了经济压力,志愿者的“流失”、人员不稳定,也是很多志愿者组织面临的困境,注册志愿者人数在不断增加,但能把做志愿者坚持一个月、一年、一辈子的人数却很少,很多志愿者组织固定成员只能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不到。目前,阳光义工服务队现有注册志愿者558 人,长期活跃的却常常是那一部分人。

“我最担心的是长期免费的服务,会对志愿者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 陈莲芳举例说,许多的志愿者为了参加志愿活动,牺牲和亲朋好友聚会的时间、减少个人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时间;像市红十字会的部分志愿者,几乎周一至周五都有各式各样的公益活动,其中的艰难和辛苦可想而知。

探索 依托项目加强队伍建设

如何让志愿服务组织更好地坚持下去?如何将众多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愿望,与民众需要的帮助、公益组织发动的各种活动联系起来?这些是我市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让政府为所有的公益出资,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我市在做好公益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监督,让公益组织以合理合法的手段方式及目的合理盈利,如和平的阳光公益服务中心、市区的阳光驿站都是很好的尝试。”李旭军表示,源城区新江街道等还出资购买志愿服务,实现双赢,这对公益组织的生存,大有帮助。

近年来,我市通过举办首届公益项目创新大赛,福彩夏令营公开招标等项目,为志愿服务组织得到锻炼和支持。在志愿服务组织的成长培训方面,我市成立河源志愿者学院,举办志愿者培训大会、志愿者骨干培训班、志愿者周末讲堂,搭建起志愿者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一些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得以顺利推广。同时,我市依托团员青年志愿服务岗、留守儿童“希望家园”,以及敬老院、康复中心、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车站等,建立了基层志愿服务基地200 多个,为志愿组织提供服务及成长的平台。

“让志愿者更好地坚持下去,不仅仅是基层志愿组织的事情,更多的是机制体制上的完善,要形成志愿服务制度化。”团市委副书记涂远泽这样表示。早在2005 年,我市就独立开发了志愿者服务网,规范志愿者注册登记、服务时数更新。2014 年,广东省志愿者网上线,志愿者的管理、服务时数的登记更加严格规范。接下来,我市将加大社区服务力度,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努力助推志愿服务从“搞活动”向制度化、常态化的转变,让志愿者心有所献,力有所使,情有所归。

本报记者 郑婷影 刘影丽



相关热词搜索:志愿者 万人


上一篇:聚焦和平"两会"| 将推进“五个和平”实现跨越发展
下一篇:让奉献与公路一起延伸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