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让奉献与公路一起延伸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路为伴,以路为家,和沙尘作友。酷暑里他们为公路披上“绿装”,风雨中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一个默默付出,却容易被人忽略的群体,他们被称为“马路天使”,他们就是工作在道路第一线的道班工人。

一旦发现路面有障碍物,道班工人都要第一时间进行清理。

每天早晨7:30,当许多人还在睡梦中时,我市各个公路养护中心的道班工人已经早早起床,拿起工具(草帽,大剪刀,锄头,割草机,竹藤扫把等)开始新的一天“重复”的忙碌。日前,本报记者走近和平县地方公路管理站阳明养护中心的养路工人们,跟随他们一起体验工作、生活,感受他们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

早出晚归只为保一方畅通

11 月30 日上午,记者跟和平县地方公路管理站阳明公路养护中心的主任徐志勇一起开展新一天的工作。今年43 岁的徐志勇 1995年开始从事公路养护工作,到现在已经过去近21 个年头。虽然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可是徐志勇却乐此不彼。

阳明养护中心的团队只有5 个人,负责和平县阳明镇省道S339 线和平县至热水约23 公里的道路养护工作。该段道路既是通往和平县热水革命老区的“民生路”,又是通往和平县重点旅游项目热龙温泉度假村的“发展路”,养护工作量十分大。在这个养护中心里的另外4 位工人分别是刘桂宜(女)、周福梅(女)、吴辉燕、杨丽娟(女),尽管一早又是重复着前一天的工作,但几位道班工人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即使疲惫,却有说有笑,看不出一丝抱怨和不满。

每天上午7 点半集中后,5 人开着养护车缓缓从管养的路段出发,23 公里的巡查路程,来回行车时间大约需要1 小时20 分钟。在车上,道班工人并没有闲着,而是左右瞻望,看看路面是否有阻碍物,或者路面的水沟是否堵塞。一旦有以上情况发生,道班工人们就要立即采取措施。每天如此巡路两次,上下午各一次。

公路养护多半是体力活

进入秋冬后,气候干燥少雨,对于养护工人来说,或许是利好消息,至少路面两边发生山体滑坡及雨水堵塞下水沟的几率低了。“这样的天气最好了,空气好,没有雨水,很适合工作。”徐志勇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道班工人每天上下午要到达工作地点作业,这样一来他们就必须得在6 点多起床,直到中午11 点半才能收工,回到家中差不多12 点,之后才能够吃饭休息。徐志勇介绍说,他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公路养护和保洁,具体就是要捡捡垃圾,对景观树作美化修剪,对“伸出”道路上的杂草树枝进行切割,保证司机们能有正常视线。这些在外人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一点不容易,毕竟实施作业的地点是在车辆往来的公路上,安全也成了他们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最难清理的还是那些大树的落叶,公路上的落叶如果不及时进行清理不仅积累到水沟会造成堵塞,而且这些叶子枯黄得也快,风一吹就到处都是,原本就是干净的道路,出现星星点点的枯黄色也不好看,所以发现一点就要及时清理掉。”道班工人吴辉燕告诉记者。

徐志勇告诉记者,养护工作中,最难干的活就数割草,为了避免因为割草机强烈震动引起藏在草里的小石头乱飞而砸伤自己,不管多热的天,割草员工们也要穿上雨靴和不透气的割草防护装备,然后身背割草机。如果割草作业时不穿戴这些装备,乱飞的小石头会打到身上导致淤青,破皮流血。


采访当天,徐志勇与“战友”们为路柱上新油漆。

跟随采访的这一天,阳明养护中心的5 名工人觉得比较幸运,因为路面并无障碍物,他们也根据制定的工作计划,对立在路肩的警示柱刷上新油漆。记者了解到,由于常年背负割草机,加上夏天流汗,许多道班工人腰椎都有毛病,也有的道班工人患有风湿病,一到入冬他们都需要防寒保暖,才敢上路作业。

保畅通,他们时刻在路上

徐志勇告诉记者,自己是“道班”工人第二代,自己的父亲曾经就是“忠实”的公路养护员,退休前,他曾跟着父亲在道班里学测量技术,之后也走上这一行,算是接了父亲的班。徐志勇目前虽然是和平县阳明养护中心主任,但他深知这个担子的分量,他也与“战友”们一起,随时待命做好出发准备。

负责管养的路段因地质松散,加上近年来多次重修,每逢雨水季节,落石不断,一遇到大雨更是时常发生山体滑坡,造成交通中断。因此,不定时出发、不定时下班让这些道班工人们都习以为常了。今年1 月份下旬及3 月份下旬,和平县连降暴雨,省道S339 线阳明养护中心管养路段全线告急,公路塌方十多次,塌方量达5000 立方,交通多次中断,直接影响过路群众及车辆通行。

每每在这种危急之际,徐志勇都要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并立即带着各个道班的工人,派出铲车赶赴现场清理塌方。有时候塌方严重的地方,则需要连夜抢修,在确保通行安全无阻的情况下,他才下达离开现场的命令。

越是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别人都往屋里跑,他们却往路上跑。正因为这样的工作性质,道班工人一年下来的假期屈指可数,每到节假日也正是最忙碌的时候。“过节放假路上车辆多,如果路面有情况堵车,那随时都要去处理”,徐志勇说。

人在路上,心也在路上

在做好日常养护工作的同时,徐志勇还密切联系沿路群众,与他们打成一片,广泛宣传路政法规。多年来,徐志勇所在道班负责管养的路段,路树整齐,像一排排绿色长廊,路肩边坡始终保持面平线直、连续完整,在沿线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为什么当年初出茅庐20 岁出头的他,会选择这样一份职业?徐志勇回答:“尘土飞扬,去到一些路段人烟稀少,做一名养护工人,当时多少有点儿不甘心。但这也是一份事业,我坚持下来了。这不,一干就过来20 年。”说到这儿,徐志勇面露愧疚之色,“这些年因为工作,也很少时间陪家人,不止我这样,我想很多道班工人都这样。”


对于道班工人来说,不是在保畅通路上,就是在赶往保畅通路上。

在交谈中,徐志勇认为,自己没有因为当初选择这份职业而感到后不后悔,或者值不值得的,既然自己从事了这份工作,就要尽努力把它做好,对得起这份工作。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都21 年过去了,徐志勇说,想起以前刚工作那会儿,设备都不齐全,加上许多道路未硬底化,工作起来确实挺辛苦的。但是现在路况及工作条件越来越好了,他们的工作难度都减轻了很多。

老龄化趋势上升,靠坚持默默奉献

徐志勇所在的阳明养护中心工人,刘桂宜、周福梅、吴辉燕、杨丽娟四人分别是47 岁、46 岁、54 岁、40 岁,他们在养护工人岗位上的工龄均超过了20 年,年少青春,经过长年累月风吹日晒的工作,他们几乎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公路养护事业。据了解,全市共77 个道班,364 名养护工人,这些工人平均年龄都在40 岁以上,部分从业人员已经超过50 岁。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由于道路养护工作量大,年轻人都不愿意加入这一行,剩下一直从事这一行业的老员工在默默坚持着,造成了老龄化趋势上升。

已经是下午5 点左右,徐志勇开着养护车,车上坐满了5 个人,在回到和平县城的沿路上,他们在临时办公点放好了工具才慢慢回家。新的一天,修剪树木、清理路面障碍物、割草,相同的工作又将开始。没有抱怨,没有不满,把整洁路面留给别人,他们把艰辛和背后的故事留给了自己和家人。

本报记者 吴奕镇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公路


上一篇:市区现有注册志愿者逾6万人
下一篇:让市民“食”得放心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