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争做新时代的“新农民”

争做新时代的“新农民”

我市新农民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阅读提示:

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 “三农”问题。对于大部分祖辈都是“面 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三农”问 题就是“吃饭”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指 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 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 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学农 做农的新农人明确了行动指南,指明了 前进道路。连日来,记者采访多名“新 农民”,了解他们的新思想、新做法,看 看在他们带领下发展的新农村。

把家乡建成旅游乡村

黄兆盛是源城区白岭头村的村 民,也是深圳一家物流公司的老总。 去年开始,他全身心回到家乡,当起 了新农民,养鹅、养鱼、种百香果,他 还成立了农乡情合作社,带领村民创 业致富。


我市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图为东源县新港镇双田村风貌。陈仕平 摄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农村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 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我的项 目,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黄兆 盛骄傲地说,他要把家乡建设成一 个集生态、旅游、观光、美食的美丽 乡村,村里人气旺了,村民还可以办 农家乐增加就业岗位。

一年多过去了,黄兆盛的项目进 展不太顺利,但他没有放弃,十九大 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更让他看到了 希望,他认为,在“按照产业兴旺、生 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 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 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 农村现代化”和“加强农村基层基础 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 乡村治理体系”这两点上,他可以贡 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带领全村种茶叶奔小康

连平县上坪镇三洞村地处“粤北 第一高峰”黄牛石风景区,独特的自然 环境使当地出产的黄牛石茶品质上 乘、远近闻名。2009 年,在珠三角工 作多年的谢舒雯回乡种起了茶叶,当 起了新农民。

在三洞村村民眼中,谢舒雯既是 勤劳的致富能手,又是称职的全国人 大代表。在过去当全国人大代表的五 年里,谢舒雯提的建议都是结合自身 生产生活体验和身边老百姓反映的问 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一直都是她的 心愿。近年来,中央对茶叶产业的发 展高度重视,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发 展前景良好。谢舒雯发动村民一起种 茶叶,引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向乡亲们 提倡科学种茶、标准化制茶。在她的 带动下,三洞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 山茶,还成立了山茶专业合作社,村民 收入增加,脱贫步伐加快。

“我们不仅要自己富,还要带动大 家一起致富。”谢舒雯表示,十九大报 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茶农们 对脱贫奔康更加充满信心,她也将继 续带领村民们搞好生产种植,以基 地+农户形式,帮村民找销路、深加 工、创品牌,一起致富奔小康,建设美 丽富饶的新农村。

打造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

沉香是我们国家的名贵中药材,还 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而在东源县船 塘镇,就有一个广东龙远沉香生态园, 专门种植这种名贵药材。创立这个沉 香生态园的就是船塘人邱华龙。

创业前,邱华龙一直在深圳工作, 因为热爱农业,邱华龙想在家乡建立 一个生态园,于是回乡创业。去年,邱 华龙参加了“赢在河源”第二季创业励 志节目,他的“龙远生态园项目”获得了 节目的二等奖,并获得了2.5亿元的投 资。目前,该生态园有4000多亩,有沉 香、油茶、板栗种植基地和纯天然养殖 基地,现育有10万多棵沉香苗,200多 棵沉香树,年产值500万元。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 队伍。作为一名农村创业青年带头 人,邱华龙认为,当代的农村青年不仅 要会生产种植,更要专业,要创新思维 和方式来发展农业,做一名新型的职 业农民。“沉香是生态树种,不需要任 何农药,很适合发展生态农业。”邱华 龙告诉记者,他想要把沉香生态园打 造成一个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大型田园 综合体示范单位,带动当地的经济社 会发展,为家乡人民脱贫致富,为河源 实现率先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手记:

新时代呼唤更多新农民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 牢,农民富则国家盛。随着经济社会 的发展,选择在农村当农民发展农业 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田地被抛 荒。在很多人看来,放弃珠三角等大 城市良好的就业机会,回家乡创业当 农民的人似乎都很“傻”。然而正是这 些有点“傻”的人,回到家乡农村,成为 了新农民,用新思想、新方法发展新农 业,带领着家乡人民脱贫奔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 业农村优先发展,并首次提出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农 村发展必然将走上“快车道”,而新时 代要建设的新农村,必然需要更多的 新农民。新时代带来的新机遇,正呼 唤着更多的“能人”成为新农民,带领 乡村实现振兴。

本报记者 谢素婵 郑婷影

 



相关热词搜索:新时代 农民


上一篇:河源巴伐利亚庄园喜事连连 获“省级旅游度假区”授牌
下一篇:河源迎来“大城管”执法格局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