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愁”深植孩子心田
河源作为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和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美誉,然而,我们对家乡河源了解并不多。为此,和平下车镇下车中学先行先试,自发编写了《文昌阁》,以加强当地学生的乡土教育。这本乡土教材的出版,也得到市县史志专家的好评。据悉,编辑出版镇一级的乡土教材,这在我市还不多见。(详见2月15日A2)
认识乡土文化,可以更活跃
你的家乡有什么英雄人物?有何贡献?面对这一问题,相信不少学生会无言以对。不只学生,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生养、培育自己的土地却知之甚少,对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在认识上产生了疏离感。乡土教材的出现,就是让孩子们从了解身边的事物,了解身边的历史文化,了解脚下的土地,建立孩子们和乡土的精神血缘联系。
然而,笔者认为,乡土教材可以更活跃,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河源的名胜古迹、博物馆、档案馆,都是活的乡土教材。可以组织孩子们自己去看,去感知,去实践,远比坐在课堂上满堂灌式的教学更能让人记忆深刻,也更能启发孩子们的思维。所以,不妨给学生们留点时间,让学校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开设一些特色乡土文化课堂,那样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郑婷影
留住乡愁的人文血脉
如果说在古代,乡愁是文人墨客的专属品,那么在现代,乡愁则从诗意的神坛上走下来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经历着乡愁。
每个人对故乡的记忆点有所不同,有的心心念念山水草木,有的魂牵梦萦乡音土语,种种细微处、独特处,都能融汇成一条别具家乡风格的人文血脉,牵绊着游子们的心,唤起浓重的乡愁。而除了年节偶尔回家乡,留住乡愁似乎没有其他的途径。其实不然。
笔者认为,我们追忆乡愁,并不应只是单纯地抒发怀旧、思古之情,更重要的是为了发掘和保护蕴含在乡愁里的文化根脉,并通过语言、教育等方式,以及每个人的身体力行,对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甚至自然风光环境,进行继承、弘扬和革故鼎新的传承与发展。这是记住乡愁的宗旨所在,也是每一位故土情深之人的使命所在。
谢素婵
别为赋“乡愁”强说“乡愁”
“游子,你可记得故土的芬芳,妈妈,你可知道儿女的心肠”,这曲央视2015 年春晚零点敲钟之前传唱的《乡愁》至今仍让人动容。也许,时光匆匆,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可那“一碗水、一杯酒、一朵云”都是游子对故乡不曾割舍的“一生情”。
故里故土故乡,乡音乡情乡愁,乃永远不变之记忆,然不要为赋“乡愁”强说 “乡愁”!也许家乡如今依旧穷,穷得崭新的“大奔”开不到村口而难以“衣锦还乡”,也许家乡也已大变样,漂亮得“乡音不改”的你竟然找不到一丁点儿儿时的影子可用来追忆,然不管贫穷还是富足,皆不要迁怒于家乡,因为这些不是家乡的错。毕竟,一个小山村或一个小镇,就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一桑梓,一雨露养育了你。没有故园就没有远方。只有根脉绵延,才有薪火相传。
乡愁乡恋,这种渗透于骨髓深处的动人情感,需要万千游子情系桑梓,投资置业、解囊公益、反哺家乡,那样,方是对“乡愁”最大的诠释,那也是对家乡最好的报答!故要加强乡土教育,外出乡贤要带头支持,愿《文昌阁》这样的乡土教材越多越好!
张 涛
上一篇:一号文件为乡村游注入“强心剂”
下一篇:寒假作业猛于虎是谁之过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