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公厕刷脸出厕纸

为减少游客过度取纸,北京的天坛公园悄悄上线了“刷脸出厕纸”设备。游客站在特定的识别区,通过屏幕识别人脸,机器下部会自动出约60 厘米纸。天坛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用如反映良好,则全园推广。(3月19日《新京报》)

道德观念的养成需要耐心

厕纸要刷脸。有人说,这种高科技办法既不实用,又绝不可能刷高文明指数,相反,“刷脸厕纸机”让人们对文明的期许充满了失落与失望。一切靠机器,人性化在哪?然而,笔者认为,这种强制节约的手段的确起到了一定的节约效果,杜绝多拿多占的浪费现象。这不,试用期间,天坛公园1 间厕所1 天省16 卷纸。单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项举措值得称赞。

“刷脸出厕纸”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带来“过度使用是不文明的,是不被允许的”心理暗示,促使人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还有助于消除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当然,“刷脸出厕纸”最重要的目的是提倡自觉的文明。然而,道德观念的形成需要时间。

技术的使用无可厚非。当道德逐渐成长起来时,我们再坦然跟“ 人脸识别厕纸机”说一声 “再见”吧。

郑婷影

人脸刷“纸”不值得围观

读罢新闻,感觉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大富人家”作派真是“ 不一样”,至今有两个“惊讶”:一是惊讶素质,连厕所纸竟也有人贪“ 小利”弄回家;二则惊讶服务,入厕拿纸还要刷“ 人脸”。再看众人围观,观点不一,有人说“究竟尴尬了谁”,也有人说“照妖镜”,更有人说“拿着纳税人的钱瞎干事”等等。

笔者以为,此事不值得围观,更不值得“ 大惊小怪”。很多措施,到底能不能解决问题,试试又如何,何须“ 上纲上线”?成功了就推行,不成功再想别的法子。想当初共享单车刚问世时,不也是被围观称为“照亮世人素质高低的照妖镜”。各种故意破坏单车的报道也是络绎不绝,现在不也回归正常了? 各地有各地的实际情况,市民素质不尽相同,公园服务亦千差万别。

其实,一张厕纸实在值不了几个钱,来公厕抽走再多的纸,也不会节省出一套豪宅。用高科技来逼迫人提高素质,而并非自愿,终究并非长法。首都人脸刷“纸”不值得围观,应多想想提高市民素质,如何才能不让群众“有便宜不占就是吃亏”的“歪心”再作祟?

张 涛

“刷脸取厕纸”大材小用

为规范游客使用厕纸,在厕所使用“人脸识别厕纸机”,将高科技用到生活小事上,可以看成是科技的普及应用。“高冷”的高科技走下“神台”,走进我们的生活小事。但是,从成本和效果来看,这不就是用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了么?首先,从成本来看,一卷厕纸,即便是公厕使用的大盘纸,充其量也不过5 元,一天即便是20 卷,也才100 元;而一台机器的购置就要好几千元。一个厕所两台机,再加上安装、维修费用、机器错误率造成的浪费,一个厕所光是厕纸这块就要花费万元。这笔投入不可谓不大。其次,浪费厕纸,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约束,而是教育,关键是提升全民的如厕素质。在厕纸盒上及厕所醒目处加写劝戒短语,加大如厕文明的教育,更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因此,虽然是为了解决公厕免费厕纸浪费严重的问题,安装这样的“人脸识别厕纸机”,但是这种做法还是有待商榷的。

刘 曦



相关热词搜索:厕纸 公厕


上一篇:别让打假只停留在“3·15”
下一篇:90后的“中年危机”为时尚早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