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使用移动应用技术需留心眼

近期,频频出现在你的支付 宝、微信客户端上面的火爆内容 是什么? 支付宝天天领红包? 微信身份证来袭?“同一天生日” 诈捐?都有。名为“同一天出生 的你”的线上筹款活动被网友质 疑诈捐后,被当地民政部门叫 停;支付宝官方也正式回应,从 未对外群发过此类信息;只有 “ 微警认证”人脸识别技术的全 国第一张微信身份证“ 网证”这 事普获点赞。

三个同样以移动手机网络技 术应用为前提背景的事件,有两 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随便转发一 条内容、一个二维码扫码参与促 销活动,让你输入手机号码、捐款 等,层出不穷,有人甚至吃了上当 受骗、手机中毒的苦果。如今,移 动应用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 大家的生活习惯,也让不法分子 抓住漏洞犯罪。

从语音、视频聊天,到微信、 支付宝扫码支付,再到如今微信 身份证,不得不感慨,手机应用 软件、客户端功能的迅猛发展, 从以往单纯的通讯工具,到现在 实现商务办公、消费支付等,无 不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有 关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网民 手机上网比例已达96.3%。就拿 旅游而言,2017 年游客通过移动 端预订酒店的占比,由2016 年的 53%提升至79%。

手机功能的强大,必然导致网 民的依赖心理,而不法分子正是 利用网民的使用习惯及难识真相 的软肋,进行一些虚假的宣传活 动,如集赞换礼品等。殊不知,这 原来是不法分子给你设的圈套。 所以,手机科技带来享受与方便, 也带来弊端。

手机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但若不加强安全管 理,必然会给网民带来麻烦,甚 至财产损失。事实上,监管部门 完全可以采用高科技手段对这 些移动应用进行监管或警示。 另外,网民也该留个心眼,多擦 亮自己的眼睛,通过监管部门提 供的平台禁止不良信息和页 面。总之,有监管部门的“ 良 方”,也要网民的配合,双管齐 下,才能让不法分子在移动应用 技术上无漏洞可钻。

吴奕镇

 



相关热词搜索:心眼 应用技术


上一篇:“佛系”不是逃避的借口
下一篇:公益活动要更专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