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不是逃避的借口
佛系,这应该是今年年尾最热的词语了,三天两头出现在热搜以及大家的口中。众人,特别是90 后,极为推崇 这种“佛系”的生活方式,佛系员工、佛系公司、佛系乘客、佛系外卖等等,迅速蔓延到各个领域和职业,更是成了90 后自嘲的生活方式。大家定义的所谓“佛系青年”是:不争不抢、不哭不闹、不卑不亢、不悲不喜、一切随缘。
然而,与佛家真正的心如止水、无欲无求不同,这种所谓的“佛系”心态,更多的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行为。
回溯中国历史几千年的长河 里,赫赫有名且被我们熟知的佛 系男子,当属《西游记》里的唐 僧。《西游记》中的唐僧,原型是唐 朝的玄奘法师。玄奘为探究佛教 各派学说分歧,于唐贞观元年一 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 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 后十七年学遍当时的大小乘各种 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 粒、佛像 7 尊、经论657 部,并长期从事翻 译佛经的工作。他是佛系男子, 身体力行宣扬佛法,为世间留下 宝贵的精神财富。
放眼世界,第一位佛系男子 应该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他在19 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 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 活,出家修行。31 岁时,他在菩提 树下大彻大悟,遂创立佛教,随即 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 传教,宣扬佛教众生平等普度众 生的思想。
无论是玄奘,还是释迦牟尼, 在他们这种佛系男子的身上,我们 更多的是看到一种为社会做奉献 的责任感。
现在走红于90 后之中的 “ 佛系”一词来源于日本。2014 年,日本某杂志介绍最近流行 的一种男性新品种——“ 佛系 男子”。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 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 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 都放在第一位,所有的事情都 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 去做,总是嫌谈恋爱太麻烦,也 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单纯喜 欢自己一个人。
这种流行的“ 佛系男子”跟 历史意义上的“ 佛系男子”是大 大不同的。真正的佛系文化,倡 导的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的社会责任观,与现在盛传的 “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是完全不 同的两回事。公司竞争太激烈 升迁无望,认真工作去竞岗还不 如索性按部就班完成任务;谈个 恋爱太麻烦,跑前跑后关心另一 个人太累了,索性自己一人单着 …… 如果说这样漫不经心的状 态就是“佛系”,我估计玄奘和释 迦牟尼会直接把持有这种观念 的弟子扫地出门吧。
之前有去本地某大学参加过 一次活动,在举手表决通过某一协 会管理办法环节,笔者留意了一 下,有相当多的学生不论同意还是 不同意都没举手。他们呆呆地坐 在凳子上,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你是真的云淡风清、浑不在意?那 你何必来参会呢?举手表达自己 意愿都不愿意,也许你觉得你这一 票对于整个事件并不具有推动作 用,但试想,作为一个成年人,既然 决定了来参加会议,就必须认真对 待。如果直接不理会,这更多的是 一种逃避,不愿担责的表现。
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是不会 “佛”的,他们要努力工作,才能得 到一个容身之所,养活自己和家 人;有追求的人是不会“佛”的,他 们要不断向前,才能越来越靠近心 中的理想,成就自己的人生,实现 自我价值。而所谓的不争不抢、 云淡风轻的“佛系”,其实是一种 对生活的迷茫,是一种对生活的 “妥协”。所以,不要再为“佛系青 年”的称号沾沾自喜,觉得是一种 新的身份象征。其实,恰恰是“佛 系青年”的自称,暴露了一个人颓 废、逃避的处世态度。醒醒吧,众 “佛系青年”!
刘曦
上一篇:让每个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
下一篇:使用移动应用技术需留心眼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