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有我一份| “两会”上的环保"好声音"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做好治山理水的生态文章,让湖泊常清、江河长流、山城相依、田园相守的美好图景世代相传。
这几天,随着政协河源市七届一次会议和河源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先后召开,河源进入“两会”时间。与往年一样,众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中,生态环境依然热度不减,为了守护住河源最大的资源优势,代表、委员们以高度的责任感,纷纷发出“两会”上的环保“好声音”。
好山好水“世代相传”令闻者震撼
李燕从外地来到河源工作6年,当了5年的人大代表,她告诉记者,这几年来,她感受到了河源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李燕表示,刚来河源时,这里的落后贫困面貌让她很不习惯。但在随后的时间里,河源工业建设屡有突破,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快马加鞭,也使她对河源这个异乡有了自豪感和归属感。然而,不管河源如何发展,这里的生态环境始终没变。
李燕告诉记者,河源是山水城市,发展必须要突出自身特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岭南健康休闲旅游名城和现代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就很好地结合了生态资源优势。“特别是报告中说要让湖泊常清、江河长流、山城相依、田园相守的美好图景世代相传。令人非常震撼。”李燕说,希望政府加大对万绿湖的保护力度,将河源的水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
好生态犹如健康,不能失去时才知可贵
作为河源电子商务产业园的“掌门人”,政协委员温东岸在对外推介我市土特产,通过“互联网+”进军珠三角市场时,有一个极其深切的体会,那就是好产品是前提,好生态是基础。只有好的生态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才能卖得快,有人买,才能卖出好价钱,对于产品的质量的要求,网上网下都是一个样。
温东岸说,现在我市一些“河源产”农业品牌在珠三角很吃香,一些外地客商找上门来也想打河源招牌,以便更快打入珠三角市场。之所以在珠三角市场一打出跟“万绿湖”相关的招牌,很吸引人关注,原因就是万绿湖的好生态是大家公认的。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做好治山理水的生态文章,这种提法很好,有了好生态就有了一切,生态破坏了,再恢复是相当难的,需要投入很大一笔资金不说,更需要时间,故河源好生态犹如健康,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它的可贵。
加大速生桉树林改造
作为一名农业企业家,政协委员欧小鲁一直关注着速生桉树林在我市的种植以及当前给水源和环境带来的影响。他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做好治山理水的生态文章,让湖泊常清、江河长流、山城相依、田园相守的美好图景世代相传。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大对速生桉树林的改造力度。去年我市也下发过关于速生桉树林改造的相关文件,但贯彻落实不到位,一些地方还存在偷偷种桉树的现象,建议林业等部门切实发挥作用,加大速生桉树林特别是万绿湖库区内的速生桉树林的改造和监管力度,要保护好“一湖好水”。
加强养殖场监管
近年来,我市有关部门对养殖场,特别是养猪场进行了大力的整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政协委员郑伦光建议,市、县环保职能部门、乡镇政府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审批,对存在排污问题的养殖场,通过加建沼气池、加建鱼塘等措施达到排污标准,重新审批发放许可证。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到限养区外的区域,合法合理规划建设养殖场,健康发展农村养殖业,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市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不断飞速的发展,汽车保有量日增月益不断上升,城市道路渐渐不足以应付,而自行车这种绿色出行的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政协委员苏亮表示,我市是旅游生态城市,希望在道路规划设计的时候多建设自行车专用道,鼓励人们更多地关注和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力争为保护万绿湖立法
市环保局局长钟壬旺是此次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列席人员之一,谈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浓墨重彩的生态环保内容,钟壬旺表示,市环保部门未来将在划定生态红线、构筑环保底线,配合市人大和市政府推进环保地方立法,抓好规划和项目环评三方面下功夫。钟壬旺透露,今年我市初定将在万绿湖水质保护上进行地方立法。
钟壬旺说,2017年,市环保局的主要工作,还是围绕水、大气、土壤进行。他表示,环保部门将重点保护万绿湖、东江、饮用水源水质,进一步巩固前两年我市通过专项行动取得的大气整治成果,同时贯彻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土十条”。
做大农村生态旅游
作为一个生态市,河源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近年来,农村生态旅游成为新的旅游热点,也是不少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新方式。家住廻龙镇的陈志兴代表说,农村有许多特色农业和自然资源,是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的好地方,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抽空来农村体验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届的大趋势。他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农村生态游的扶持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适当开发,把农村生态游做大做强,既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也能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耕地是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保护好耕地是做好农村农民工作的前提。和平县人大代表黄伟钦表示,近年来,政府在耕地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耕地的有效利用。接下来,希望政府能继续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结合实际出台政策措施,做好耕地荒漠化治理,鼓励农民利用耕种;同时,要加大对侵占耕地和过度开发耕地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让耕地的使用更加合理合法,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进一步做好我市的“三农”工作。
过去五年,河源为了保护绿水青山都干了些啥?
深入实施绿化河源大行动,完成森林重点生态工程造林任务9.46万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390.7公里,建成森林公园22个、自然保护区18个、湿地公园7个;
新丰江水库入选国家重点支持保护湖泊,47个环保项目扎实推进;
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7座,完善配套管网88公里,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32.6万吨;
各县城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实现“一县一场、一镇一站、一村一点”;
大力推进东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东江河源段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
实施“五大治污工程”,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2017年,环境保护怎么干?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继续实施“绿化河源大行动”,完成碳汇造林12.88万亩,完成2605亩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新增一批市、县、镇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
严格实施环保制度: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举措,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继续大力实施“五大治污工程”;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和建材的应用;
强化区域环保合作:探索建立区域水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构建东江水环境“一江同治”格局;建立企业环保信息区域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
本报记者 黄冉 刘曦 谢素婵 张涛
上一篇:新一届市政协领导班子选举产生
下一篇:政协河源市七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