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创新驱动,突出产业共建,实施“倍增计划”|到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500亿元
核心提示
“有计划,没行动,就是零”、“没有好的营商环境,就难有好的产业项目。”市委书记张文在今天召开的全市产业发展大会战现场会上,用两句平实的话多次举例,表明市委、市政府在新一轮产业发展大会战的重大决心。 河源掀起新一轮产业发展大会战热潮!
2月17日,市委、市政府在龙川县召开全市产业发展大会战现场会,进一步明确了2017年至2021年全市将抓好创新驱动与产业共建,加快“四最四低”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到2021年全市工业企业达到1200家以上,实现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的目标。
现场会在龙川县召开
会上,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人大领导、各县区、市县单位相关负责人还分析产业发展态势、研究产业发展对策,并研读了产业大会战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七家企业集体动工,揭开新一轮产业发展大会战浪潮
活动伊始,市委书记张文、市长彭建文率党政班子成员等一行前往龙川县工业园区,共同为龙川县光电产业落户项目集体动工揭幕。据了解,通过精准招商,龙川县吸引一批光电产业企业抱团落户,此次集体动工的企业共7家(广东名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河源耀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和义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双桥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和盛光电有限公司、东莞山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禹龙现代电子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达43.8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年产值可达50亿元以上。
揭幕
随后,一行人员还参观园区多家企业。在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现场听取广东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起单位(企业)投产汇报后,张文表示,龙川县在全省率先建立现代建筑工业化联盟,龙川县委县政府要抓好联盟单位落户机遇,做好产业规划,服务好产业引进工作。
“把脉”产业会战方向与细则,“剑指”五年后目标
产业兴则河源兴。去年11月份,我市召开产业发展推进会,吹响产业大会战号角,各地各部门迅速闻风而动,全面掀起了产业大会战的热潮。现场会上,张文表示,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全面融入深莞惠经济圈“两大战略”,抢抓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深圳全面对口帮扶等重大机会,狠抓“三大抓手”,积极推进产业共建与转型,并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加快了产业园区开发建设。
就新一轮如何加快全市产业发展,张文强调,全市要明确目标任务,围绕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到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的目标任务,用力抓好创新驱动发展,突出抓好产业共建与园区建设,壮大我市旅游与农业等特色产业,在河源山水文章上下功夫;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要加快打造“四最四低”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
另外,张文指出,主要领导既是产业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也是示范者、带动者,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抓落实,要勇挑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负最大的责任,不能因有困难而不为、因有风险而躲避、因有矛盾而搁置。
“这是比高低、论英雄、见分晓的一次重要会议。我认为这是动员会,也是展示会。”彭建文则表示,此次现场会,对全市各级各部门认清形势、开拓视野、学习先进、查找差距、明确思路等具有积极意义。他提出,加快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推动产业发展,各级各部门要把产业建设作为河源加快发展的核心任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做,既要分好“蛋糕”,也要做大“蛋糕”,要寻找差距原因,咬紧牙关,紧追其后;坚持好字当头,快在其中,确保以加快产业建设来实现河源加快发展等。
会上,参会的其他市领导也对新一轮产业大会战工作提出看法与建议,市发改、经信、商务等部门及各县区负责人就过去一年工作、存在问题进行发言。
实施“倍增计划”,确保2020年上规企业翻一番
根据省经信委公布的《粤东西北省产业园发展“十三五”规划》,河源“十三五”期间将加快发展以通讯、家电为龙头的电子电器业,以模具制造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积极谋划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面建设珠江东岸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和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
过去一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扩园9.21平方公里,完成工业投资225.65亿元、设备投入100.55亿元,实现工业增长值303.59亿元。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今后,全市各产业园每年要引进1—2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优质项目,着力培育1—2个特色主导产业,从而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今年,我市将争取引进不少于70个产业共建项目,合同投资额300亿元以上;将继续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战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全年规上技改企业达到70家,完成技改投资58亿元。
现场会上同时印发《河源市产业大会战工作方案(2017-2021年)》(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通过落实强化各县区主导产业谋划引领,积极推动产业园区共建与功能配套建设,全力抓好项目引进与落地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动能转换与“四个倍增计划”,支持现有企业与转移落户新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到2021年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的主要目标。同时就新一轮产业大会战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征求各县区及各部门意见。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为加快推进我市工业企业上规模,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到2018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800家,2020年达到1000家以上,四年净增400家;根据目标分解,到2020年,高新区、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江东新区产业园规上企业数量分别要达到190家、160家、160家、110家、120家、110家、95家、50家以上。
“龙川经验”获书记、市长点赞
产业发展大会战现场会选择在龙川召开,并非偶然。会上,张文及彭建文分别给龙川“点赞”。
参观企业
龙川县明确主攻方向,科学谋划主导产业,通过抓龙头带配套促进企业集聚和产业培育;明确战略重点,通过与宝安产业、平台共建形成两地互补共赢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并做好“后勤保障”,打造良好投资营商环境等,通过精准招商、乡贤招商、驻点招商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总结龙川几点经验后,张文认为,龙川县近年来在产业发展与共建上成效明显,值得其他县区学习。
彭建文也表示,龙川县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见识早、行动快、有部署、有落实,对产业建设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取得很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其他县区提供借鉴经验。
据介绍,过去一年,龙川县坚持规划引领,谋划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招商思路方式,致力平台共建,通过借助宝安区政府对口帮扶渠道灵活以商招商、以活动招商、信息化招商、驻点招商等。在产业共建、产业转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的同时,过去一年,该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136.7亿元,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129亿元,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67亿元;产业转移园同时荣获“中国空气能产业基地”、“广东省节能产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吴奕镇 市档案局 杨海荣 文 /图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