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实现年度脱贫率达80%—访和平县县委书记陈劲松
日前,和平县县委书记陈劲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推进脱贫攻坚的承上启下之年,是决战决胜的关键之年。和平县将围绕目标,自我加压,在产业扶贫、基层建设、补齐脱贫短板等方面发力,全面启动产业扶贫大会战,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力争实现年度脱贫率达80%以上。
在扶贫工作过程中,和平县致力于把贫困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让老百姓生活在山水田园中。图为“小而秀、小而美”的和平县下车镇云丰村。 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用产业扶贫破增收难题
“继去年对全县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后,今年我县的重点主要放在破解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稳定增收上。”陈劲松说,目前和平县已全面启动产业扶贫大会战,并制订出台了《和平县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和平县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方案》两个含金量高的扶贫文件,通过用好用活8000万元扶贫产业扶持资金,以2000 万元撬动2 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培育和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经济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种植百香果、油茶、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提高贫困户的自主脱贫能力,从而实现贫困户的稳定增收和长效脱贫。
除了出台相关扶贫政策外,和平县将一如既往地注重培育和发展扶贫产业。据悉,此前,该县已在县工业园规划了5 万平方米用地,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智慧双创物流园,首期投资3 亿元,助力电商扶贫,让贫困村农产品走上“互联网+”道路;规划1万平方米用地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完善农产品产业链,为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长效脱贫提供有力支撑。
陈劲松表示,在发展扶贫产业上,该县将继续依托县旅游公路,积极探索抱团发展新模式,注重因地制宜、连片开发,实现公路连通、产业连带。如,林寨镇楼镇村有着种植蔬菜的传统,帮扶单位便因地制宜,扩大其种植面积,将其发展成为蔬菜基地,让老百姓把这个产业做得更好。
抓好攻坚重点,补齐脱贫短板
在新时期精准扶贫中,和平县有分散贫困人口3447户7155人,分别占全县贫困户数和人数的62.3%和53.5%,比例过半。因此,做好分散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对此,陈劲松表示,为补齐这一脱贫短板,和平县将把面上贫困村当成重点贫困村、分散贫困人口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来抓。
目前,该县已制订出台了《和平县新时期分散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根据该《方案》,该县将进一步强化乡镇帮扶工作组责任,加快调整选派驻村干部,严格落实“双覆盖”“双挂钩”“双召回”政策,据悉,截至目前,该县已对4 个县直单位工作不力的第一书记实行召回;进一步做好“两兜底三保障”工作,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给予政策性保障兜底;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财政对分散贫困村连续三年以每年10 万元标准拨付扶贫资金;进一步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坚持“外面”给政策资金、 “里面”给教育引导,设置以奖代补条款,激励贫困户发展产业。
把贫困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
“我们将力争通过规划建设,让42 个贫困村实现有新房有新村,让老百姓在‘小而秀、小而美’的山水田园中生活。”陈劲松表示,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上,和平县一是抓好村庄规划,结合城镇工作、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及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工作,按照新农村示范村的标准对42 个贫困村做好规划,尤其是做好农村的山、水、田、林、路、泉规划,实现农村美化、亮化、绿化,打造“山水田园”综合体;二是抓好人居环境整治,以PPP 模式推进总投资2.8亿元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 3.3 亿元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打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的歼灭战,进一步加大危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三是抓好村居换届选举,严厉打击不正当选举行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增强脱贫攻坚战斗力;四是抓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倡导文明新风,让农村有新的面貌,有新的精神状态。
本报记者 谢思思 通讯员 吴焕逸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