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发展产业如期实现脱贫—访龙川县县委书记黄添胜
今年市下达龙川的脱贫任务:2017 年龙川县全县要完成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为主的11442 人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6883 元以上。龙川县委书记黄添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龙川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攻坚年,将按照省、市部署要求,着力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按照“因地制宜”“长短结合” “以短养长”扶贫模式,确保这11442 名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
龙川县在脱贫奔康过程中,狠抓产业发展,建设新的园区承接新的产业。图为规划整齐的龙川工业园区。本报记者陈仕平 摄
成立作战指挥部 细化责任到人
“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县随即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传达贯彻,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做出部署。对于扶贫工作首先是要细化责任,责任落实了就要迅速部署推进。”黄添胜表示,龙川县学习参照紫金县的好做法,专门成立县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指挥部下设8 个专责小组,在督查考评、宣传报道、资金政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组织保障等8 个方面精准发力。
在细化责任、落实责任方面,龙川县还全面落实干部挂钩帮扶联系贫困户制度。帮扶责任人要深入调查摸底,摸清帮扶需求,结合贫困户自身意愿制定脱贫计划,落实帮扶举措。在3 月4日至6日,龙川县扶贫办就安排了 2个督查组分赴各镇了解和督查各镇、村帮扶工作情况,检查贫困户建档立卡和产业扶持开展情况。
紧抓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
龙川县紧紧抓住产业这个扶贫攻坚的“牛鼻子”,按照“因地制宜、长短结合,与传统产业打造品牌相结合,与互联网+电商扶贫相结合,与融入深莞惠相结合,与企业、公司、种养能手相结合,与帮扶单位需求相结合”的思路积极谋划产业。以省经信委帮扶的佗城镇佳派村为例子,就确定以光伏发电为主导产业,采用“渔光互补”的模式,在面积为20亩的鱼塘上面建设光伏发电站,总装机达1 兆瓦、总投资 800万元,预计年发电量达100千瓦、年收入有80万元。“2017年我县继续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出台《龙川县产业扶贫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对全县有劳动力贫困户产业发展方面给予资金补助,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黄添胜谈及产业扶贫、产业脱贫时信心十足地说。
增加扶贫资金 狠抓扶贫资金管理
“没有钱万事都没办法推进,因此,2017 年我县大幅增加了专项扶贫资金预算。”黄添胜表示,对没有列入扶贫的100 个非贫困村连续三年每村每年安排10 万元补助资金,对县直单位帮扶的2 个省定贫困村每年每村安排30 万元,按照以10 万元为基数、上限50 万元、年收益 12% 的方式对70 个省定贫困村和 100 个未帮扶非贫困村实施入股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园政策,确保到今年底村集体收入达到6 万元以上。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保命钱’,是减贫脱贫的‘助推剂’,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黄添胜强调,龙川县狠抓扶贫资金管理,对各镇要求因地制宜,紧密围绕脱贫减贫目标,对县下达的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帮扶资金在5 月底前落实到户,切实发挥效益。
把70个贫困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
“按照省市工作安排,我县要把70 个贫困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黄添胜表示,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上,龙川县将加快建设步伐,一是推进增收工程。采取综合扶持措施,研究推进金融扶贫、农业保险工作,促进贫困户生产发展;二是抓好村庄规划。由住建局牵头,按照新农村示范村标准于今年完成70个贫困村的规划;三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按照“三清、三拆、三建”的工作要求,突出农村垃圾和污水整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有效处理,全力推进贫困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四是建设文明新风。强化村班子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开展 “文明户”评选,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本报记者 谢思思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