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了不忘“穷哥们”—记紫金县柏埔镇蓝野种养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陈庆平
7月8日,夏日炎炎,建在紫金县柏埔镇方湖村河边一果园的特种养殖场,不时飘出一股酒糠的香味,让人奇怪纳闷的是,本来臭气熏天的养猪场在这里却几乎闻不到臭味。几瓢发酵过的饲料撒进去,几头在木糠谷壳上撒欢的蓝野猪“哼哼着”跑过来,有滋有味地啃食起来,猪儿们浑身干净,白白胖胖。这得益于“养猪达人”陈庆平引进的“懒汉养猪法”,不用铲粪,也不用排水,这猪过的日子也非常滋润。
坐在记者面前,今年53 岁的陈庆平一脸朴实与憨厚,说起话来还略显羞怯,然而一讲起种植、养殖,话明显多了起来,有条不紊地介绍生态环保、循环经济、“阿里巴巴”、农产品展示等种养“流行语”,丝毫看不出他只是扎根山区搞种养的农民。
依靠技术搞种养
陈庆平说,搞种养是需要技术的。原来,他就吃过这方面的亏。 2000 年,龙眼、荔枝市场价位好,陈庆平从深圳返乡创业,承包了 100 多亩地种植龙眼。谁料2003 年12 月31 日,一场猝不及防的霜冻让满园龙眼树全部冻死,算上3 年的人工、肥料等投入,一下子亏了60 万元。想起创业的艰辛,他感慨万千,2014 年春节,他在自家果园贴上春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横批“与天斗”,以铭心志。
他咨询了专家后才得知,自家所承包的果园由于地形原因,易产生霜冻,不适合种植龙眼,于是他改行在果园里养起了猪。上次吃过不懂技术的“亏”,这次他注意到了留苏博士张悦仁教授成功培育出的以野猪为父本、蓝塘猪为母本的节粮型蓝野猪。
上电商平台促销售
细心的市民可能留意到,在市区一些主要农贸市场,都可以见到销售蓝野猪的摊位。虽然陈庆平只是方湖村一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却不满足蓝野猪在本地销售,十分热衷于学习销售知识。 “一次,我听说北京举行销售名师演讲,就放下手头上的活,坐飞机到北京,花2000 多元买了一张票。”陈庆平说,就是因为听了一次销售大师的演讲,让他了解到 “阿里巴巴”这个网站。回来后,陈庆平特地招聘了文员,专门负责网上销售工作,在“阿里巴巴” 租用网页,发布了销售农产品的消息。如今,他每年通过“阿里巴巴” 销售额不下20万元。
富了不忘“穷哥们”
“一枝独秀不是春”,陈庆平通过养猪致富了,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没有忘记那些还在脱贫路中找路子的一帮“穷哥们”。他主导成立了紫金县柏埔镇蓝野种养合作社,实行“ 输血”与“ 造血”帮扶并举,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帮扶和服务会员发展生态养殖产业上,在厂房建设、疫情防控等方面给会员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哪家生猪出现状况,他都第一时间帮忙处理,还免费为周边困难群众提供仔猪,传授防疫治病技术。如今,种养合作社社员由最初的40 户,发展到目前的 209 户,仅去年一年,就有40 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除此之外,他还带动黄塘、义容等邻镇发展了非社员养殖户500多户。
目前,紫金县柏埔镇蓝野种养合作社有22 个党员致富带头人,今年又发展了20 多个入党积极分子。这一段时间,陈庆平领着种养合作社党员志愿者深入帮扶困难党员、贫困户、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开展了“流动母猪致富”行动,给予义务指导养殖场规划建设、免费提供母猪,并亲自到田间栏舍进行技术指导,让更多的贫困户掌握生态种养技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蓝天再宽广,最温暖的还是那难舍的乡情。陈庆平,这个村民眼里的天马行空者,如今又在琢磨新的发展思路。他说,很多的消费者只知道蓝野猪肉好吃,但是并没有真正看过。建个农产品展示区就可以让他们看到合作社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比如,大人带小孩来看野猪、豪猪等,既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又推广了农产品。如今流行自驾游,从市区到方湖养殖场,驾车不到半个小时即可到达。他对建立农产品展示区充满信心,因为此举可以实现从生产、销售农产品转向以农节文化、生态休闲观光为主导吸引消费者,宣传推广农产品,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 张涛 实习生 许梓欣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