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药品加成、谈判药品降价、大病保障兜底、分级诊疗给力
患者住院药费比例降低了,医保谈判让进口药便宜了,农民生大病更有保障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看病就医总体负担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11 年的34.8%下降到2016 年的28.8%,为近20年来最低水平。
2016 年,全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扩大到200 个,90%以上的试点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今年内,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以药补医即将“翻篇”。大医院药费下降,带动整体医疗费用涨幅下降。国家卫计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医院次均门诊药费占比45.5%,同比下降1.7 个百分点;医院人均住院药费占34.6%,同比下降2.2 个百分点,5 年来首现负增长。北京市今年4 月8 日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以来,医药费用仅增2.2%,剔除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2% 涨幅后,接近零增长。
我国部分癌症患者长期依靠进口靶向药维持生命,这些药品价格昂贵且不能报销。今年7 月,人社部公布 36 种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这是我国药品医保准入的首次国家谈判,其中,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赫赛汀经过谈判,由每支2 万多元降到7600 元,降幅近七成。与 2016 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平均降幅达44%。今年以来,我国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进行改革,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通过压缩药品流通环节,使中间加价透明化,进一步推动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我国织起全球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并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目前,城乡居民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 2012 年的240 元提高到2017 年的 450 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50% 和75% 左右。 2016 年,我国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人均新增40 元中的10 元用于大病保险,对困难群众实行倾斜性支付政策,提升了大病保险扶贫济困的精准度。全国超过1000 万人次受益,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报销的基础上再提高约13 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社区门可罗雀,这是医疗费用一度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我国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医联体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解决“有病乱投医”问题。2016 年,19 个省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呈上升趋势,部分省份超过60%。全国已有80%的三级医院开展多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双向转诊初见成效。一些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正在形成。
据人民日报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