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源城区埔前镇农户结合新政策转变经营模式

源城区埔前镇农户结合新政策转变经营模式

乘十九大东风做好致富文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源城区埔前镇坪围村合作社的种 养户李瑞娟结合党的十九大及我市在 农业工作上提出的具体新要求,尝试 调整自己的果场、农场的种养及经营 模式。她表示,未来将在政策方针的 指引下,慢慢扩大规模,乘着建设新 农村的这股新东风,发展“合作社+农 户+休闲观光”的经营模式。

整合资源扩大规模

位于埔前镇坪围村下浪小组一座 山的山腰里,一栋3层高的楼房格外醒 目,这是李瑞娟家的房子。在这栋小楼 房下面,一群放养鸡撒着欢地跑。把养 鸡棚与住宅相邻而建,这在常人看来很 难理解,但李瑞娟却认为,既然是自己热 爱的事业,那就不必在乎别人的看法。


李瑞娟对经营养鸡场信心满满。

坪围村大多数村民的家都种有荔 枝、龙眼树,但多数为散户。1995 年, 下嫁到坪围村的李瑞娟,也与丈夫一 起在自家的土地上种荔枝、龙眼,由于 分到的土地较为分散,为了整合土地 资源,让种植形成规模,李瑞娟与丈夫 两人通过与本村村民协商,转租、转 让、置换了部分土地,将种植地连成一 片。经过多年发展,如今这片果园已 经有100多亩的规模。

养鸡带来发展新途径

成片的种植地已经形成,但荔枝、 龙眼每年也只能在夏季才有收成,总 不能每年就等着采摘季节才有收入。 2003 年开始,李瑞娟和丈夫开始养 猪,几年后,由于政策规定,部分养猪 场要关闭,李瑞娟夫妇最终还是决定 关闭猪场。

养猪场关闭后,李瑞娟又将发展 的苗头转向养鸡。2012 年,国家鼓 励农村合作社及农户发展,李瑞娟成 立了源城区茂源种养农民专业合作 社,并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开始 发展养殖业。随后,她搭建起养鸡 场,并买来200 多只鸡苗尝试投放养 殖。这一次转变,让李瑞娟夫妇再次 摸索到了发展的新路子——“ 合作 社+酒楼供应”。经过一段时间发展, 李瑞娟养鸡场的走地鸡得到了市区一 些酒楼的认可,除了批量供应酒楼,部 分散客过年过节也常到她的鸡场买 鸡。如今,养鸡场有五六千只鸡,销量 更是稳固增长。生意最好的时候,一 个月能够卖出约2000 只鸡,如今夫 妻俩的月收入也能达到几万元。

借助东风筹划农村休闲旅游

李瑞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 他们享受了不少惠农待遇,5 年来也 收获颇多,“跟着政府的政策发展准 没错”。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李瑞 娟十分关注十九大报告提出关于农 业发展的新动态,她说:“现在政府发 展也开始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 济。”龙眼、荔枝成片规模,养鸡场的 走地鸡市场也开始从酒楼批量走向 市区散户,前景一片大好。

合作社种养形成了规模,农产品 打开了销路,这给李瑞娟接下来的想 法“壮了胆”。“准备着手做农家乐,让 一些在城市的家庭能够过来采摘跟 野炊,这样可以带活合作社经济。”李 瑞娟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青 睐于周末亲子游,下一步,她将寻找 合作者,尝试扩大规模,将合作社及 果园打造成“合作社+农户+休闲观 光”的模式,吸引更多人到坪围村,让 自己的农产品能够走出去。

本报记者 吴奕镇

 



相关热词搜索:埔前镇 源城区 农户


上一篇:我市成立指挥部 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创建
下一篇:慎海雄: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