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描绘家乡美 书写家乡情 —— 记源城区美术协会荣誉主席古炯民
熨烫整齐的格子衬衫,笔挺的棕色长裤,理得整齐的头发,笔者在市区铁炉 村见到了已经73 岁却身体健朗的古炯民。年逾古稀的古炯民由于在退休后独 自出资成立书画班免费为铁炉村的小孩子授课,而被人点赞,笔者也因此慕名 前来倾听他的故事。
源城区美术协会的开山祖
2006 年就已经从源城区文广新局 退休的古炯民,是个书画爱好者,是市 老人书画协会名誉会长、源城区美术 协会荣誉主席、广东省老干部画画诗 词摄影家协会会员,在任源城区文广 新局原副局长期间,他便与现河源市 书法家协会张文峰商量,要成立一个 书画家协会,于是1995 年,源城区的书 画家协会成立了。在1995 年至1996 年期间,古炯民为书画家协会的经费 和展览而奔走,1996 年后,书画家协会 一分为二,分为书法家协会与美术协 会。在书画家协会存在的两年时间 里,古炯民与其他人就筹办过4 次区级 展览和3 次市级展览,仅仅两年时间, 会员也从开始的30 个发展到40 多 个。“书画是中国的国粹,仅中国独有 且包含中国文化的元素,书画在对外 交流方面发挥着独特与不可代替的作 用,因此,我当时想着传统不能丢,要 保持的同时还要提高整体的创作水 平。”古炯民与张文峰创立书画家协 会,举办的多次展览使得当时源城区 的书画创作水平提高了不少。
梦想将铁炉村打造成书画村
秀丽山水,是他熟悉的风景。 他生长在老河源县,这是一个山水 交融的地方,水的干净细腻、山的巍 峨融进了他的骨子里,以至于他的 作品似乎都可以触摸到山的岁月, 又仿佛能触到水乡潮湿的、氤氲的雾 气。在他看来故土是难离的,书画的 创作都离不开故乡的熏陶。因此,他 的画画创作与书法写作都偏向于体 现农家风趣的风格。在有一年广东 省老干部画家作品香港展中,他的 《农家乐》写生集锦是河源唯一一幅 入选展览的作品。故乡带给他创作 的灵感,在他看来故乡也成就了他个 人,因此,在2007 年的时候,古炯民 用50 平方的一个小房子成立了铁 炉村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书画班,免 费为铁炉村的2 年级到3 年级的小 学生培训书画。书画班每两年招一 次生,每两年为一期,学生在书画班 学习两年基础便可毕业。如今,这 个书画班举办了5 期,培训过40 多 个孩子了。古炯民介绍,他成立这 个书画班有几个初衷,小时候的古 炯民家里经济贫困,想画画想学写 字,都没有设备,也没人教,“我小时 候画画就用煤炭在地上画,想写字 也是用树枝在地上写,条件十分艰 苦,因此,我想让铁炉村想学书画的 孩子,有地方学,有工具用。”
身为铁炉村的村民,古炯民深深 记得家乡人给他的帮助,也深知他是 农民的孩子,要记得报恩。古炯民有 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几个子女合资在 铁炉开了一家农菜馆,在他看来是借 铁炉这个宝贝疙瘩地儿,他与家人才 能开起菜馆,生活才有所好转,“人是 要懂得感恩的,铁炉村村民给予我帮 助,如今我有能力做些小事回报他们 了,我是非常愿意的。”为了完善教室 设备和提高教学质量,在这10 年间,古 炯民为添置教室书桌、窗帘、教学设 备、纸墨笔砚,请书画老师等已经花费 20 余万元。“举办这个书画班我有一个 梦想,想着以后可以通过这个书画班 为孩子们打下基础,以后学就更容易 些,未来他们长大成人了,可以在他们 自家挂自己画的画写的书法,这样家 家户户都有翰墨之香,铁炉村也就成 了书画之村,去到每家都可以谈画画 谈书法了。”古炯民谈到他自己这个美 好的梦想时神色是飞扬的。当采访他 时,我在他脸上看到这经年累月刻下 的眼纹,也看到被书画所洗礼的流光 溢彩的眼睛,看到他手上微微凸起的 青筋,更看到他内心那颗在炽热跳动 的善心。
本报记者 谢思思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