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书—走出和平的音乐家
崔金书与和平有不解之缘。30 年前,他带着一份留恋离开他曾经工作过6 年的和平,30 年后,他重返和平,应和平县委县政府之邀,在“后发河源”系列经贸活动暨和平投资环境推介会上,为数百名嘉宾演绎了一场高胡演奏音乐会。十几首旋律优美的广东音乐,从高胡的两根琴弦中流泻而出,时而急风骤雨,雨打芭蕉,时而马蹄声声,百鸟啁鸣,时而轻柔慢回,余音绕梁。炉火纯青的高胡演奏技巧,高雅美妙的乐曲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忘我的、如痴如醉的境界。
崔金书出生于电白县霞洞镇,1968 年从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和平工作,任和平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音乐编剧、高胡演奏员。崔金书小时候家里很穷,但学习非常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崔金书说,他从小喜欢唱歌,看戏,对那些拉得一手好二胡的人羡慕不已。他说,自己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对乐器类的东西颇感兴趣,但真正学高胡演奏比较迟,12 岁时才第一次“摸”二胡。当时,学校有一把二胡,同学们好奇,都争着拿着那把二胡瞎拉。他也不例外,与同学们一起轮流玩学校唯一的那把二胡。有一次,他借了一位同学家里的二胡来练习曲子,还未拉几下,就被同学的父亲看见了,便一把抢了过去,说:“你将我的二胡拉坏了,你赔得起吗?”崔金书清楚地记得,那位同学的家长是学校的教师,平时喜欢拉二胡,但拉得并不怎么样。崔金书说,当时那位学生家长的一句话使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拉二胡,并有一天超过那位教师。
此后,19 岁的崔金书凭着勤奋和才气考入广州音乐专科学校附中,22 岁附中毕业直接升入大专就读,其时,他所学的专业就是高胡演奏。
在广州音乐专科学校读书时,崔金书就创作了一批音乐作品,如“人民公社四朵花”“公社的山公社的水”“南海女民兵”等。其中“南海女民兵”于1961 年荣获全省小合唱优秀奖,同时这些作品被推荐在省电台播放,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1968 年,崔金书从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和平工作,主要从事音乐创作和高胡演奏。期间,他创作了表演唱《张思德之歌》《银针飞舞炼红心》《唱唱我们的好老妈》等几十个作品,其中《张思德之歌》因曲谱得好,一上演便引起了轰动,在和平各地演出经久不衰,连续演了三四年,同时还在全省多个县区,以及省军区演出,并流传到外省。这个作品成了崔金书的代表作,并从此引起了广东音乐界的关注。由于成绩突出,和平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被广东省评为文艺宣传标兵集体(当时只能突出政治不能突出个人)。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1969 年后,颇有名气的崔金书被惠阳地区军分区借用,任军分区宣传队的作曲、指挥。一年后,又被省军区借调。在这几年,是他创作最勤奋,出作品最多的几年。从和平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借调到惠阳军分区、省军区,他所到的每一个宣传队,其一个队的所有节目歌曲谱曲任务都由他包了下来,且都做得非常出色,为此,赢得大家的敬重。
崔金书才华横溢,但他也有一个“弱点”,性格耿直。有个别同事乃至个别领导认为他恃才傲物,因此,时常受到责难。对此,他感到无可奈何且非常伤心。他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感到十分失望,以致无心从事音乐创作和高胡演奏。1974 年,他主动要求从和平调回原籍电白县文化馆工作。1976 年,识才爱才的广州歌舞团领导请他“出山”,借调他去做高胡演奏员,从此,他重新“归队”。借调到广州歌舞团不久,文化部到广州招高胡演奏员。当时文化部招考高胡演奏员有规定,年龄必须在18-22 岁之间。很多领导和朋友都说,崔金书高胡拉得好,肯定能考上,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鼓励他去试一试。但当时崔金书已30 出头,因此他不敢去报名考试。但经不起老师、同事的鼓励和劝说,最后,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不想这一试却试成了,他的音乐功底和高胡演奏水平彻底征服了招考老师,最终被破例录取。
能被破例录取,这充分说明了崔金书的实力。但是好事多磨,文化部确定只能调他一人到北京工作。其时崔金书已有老婆孩子,家属不能随他进京,这使他左右为难。到京工作本是难得的机遇,而家属不能同往,这又使他实在放不下心。是去是留?其时,崔金书的心就像农村一句歇后语说的一样:猴子捡到姜——吃着又辣,丢掉又可惜。正在这个时候,广州市歌舞团、省歌舞团、星海音乐学院、中央民族乐团等4 家单位在同一个月内给他发来了商调函。原来,上述四家文艺团体得知崔金书被文化部录取而因家属不能随同进京犹豫不决的情况后,便争着想将他“挖“到自己的单位来。好几家文艺单位争相要他,这更使他拿不定主意。拖了一年时间,北京那边终于决定同意崔金书家属一起到京工作,崔金书遂于1977 年带着一家老小赴京,进入中央民族乐团从事高胡演奏和音乐创作。
在北京工作期间,崔金书焕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先后创作出一批优秀的音乐作品。1987 年,他参加比赛,获得全国广东音乐邀请赛一等奖;同年,他出版高胡演奏专辑,获全国优秀奖。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崔金书作了专题节目,介绍了他的艺术生平。老一辈艺术家、原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李焕之为他亲笔题词:“弘扬高胡艺术,一枝红杏出墙来。”多年来,崔金书作为一名颇有成就的音乐家,曾出访日本、印度、美国、香港、澳门、台湾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和演出;1997 年崔金书年在北京举行首场个人高胡独奏音乐会,颇得音乐界人士的赞赏;1999 年办第二场个人专场演奏会,中央民族乐团团长余松林亲自担任报幕,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赢得专家、音乐爱好者好评如潮。
虽然崔金书目前已是我国著名的高胡演奏家,但他说至今没有亲手买过一把二胡(高胡)。他笑着告诉笔者,小时候家穷买不起,等大了有工作了又不用自己去买了。崔金书说,自己能成为一名高胡演奏家,与恩师刘天一的培养分不开,与同事、朋友的支持鼓励分不开,也与那位同学家长说的“把我的二胡拉坏了你赔得起吗”那句话分不开,如果不是他那句话的刺激,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崔金书了。
崔金书重返阔别30 多年的和平,他感到异常激动和兴奋。毕竟,他是从和平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走出去的音乐家,他对和平怀着一份深厚的感情。在和平期间,他看了和平的城市建设,看了温泉度假村旅游开发项目,看了和平的工业园区,他从中感受到和平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他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平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现在到处是高楼大厦,已变得认不出旧时模样了。他表示,以后会经常回和平看看,并准备在和平影剧院举办几场个人的高胡演奏音乐会,把和平新朋故交、社会各界人土都请来,他会将最好的高胡演奏乐曲献给和平的人民。
作者:朱伟影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