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补巴衣服的岁月

■陈青延

民间曾有一句俗语,叫做:“新三 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 俗语说的是过去人们穿补巴衣服 ——也就是普通话所说的穿补丁衣 服的年代。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尽管离穿 补巴衣服的时代过去了近四十年时 间,但对于我这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期出生的人来说,过去人们穿补巴衣 服的生活,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三十多年以前,城乡人民的生活水 平普遍不高,特别是在贫困落后的农 村,人们普遍有着一种良好的思想观 念,那就是“笑破不笑补,穿旧不算丑。” 那时候,我家生活在水灾泛滥又 贫瘠偏远的大通湖畔农村。一年三 百六十五天,尤其是到了“小孩盼过 年”的春节,因家里经济拮据,父母难 得给我们四兄弟买几件新衣服穿。 在家里的兄弟中,我排行老三。日复 一日,年复一年,大哥的衣服穿不进 了,就传二哥穿,二哥的衣服穿不进 了,就传给我穿,而我的衣服穿不进 了,就传给了小弟穿。

年少的时期,我们兄弟年年岁岁 穿着旧衣服和补巴衣服上学、走亲 戚、进城赶集、以及与伙伴一起玩耍, 没有人会嘲笑我们,我们也不会觉得 丢人。

但我们兄弟在外面疯癫、玩耍, 如爬树掏鸟蛋、跟伙伴嬉闹与打“抱 箍子”架等,把衣服挂烂了或撕破了, 还继续穿着在外面“野“和”疯”的话, 那就要被人笑话了。

记得我读小学四年级那年上学 期的一天下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顽皮地和一位男同学打起了耍架。 嬉闹之中,我的裤裆不知不觉扯破 了,屁股蛋蛋被露了出来,引得一路 回家的同学们哈哈大笑了起来。那 时,我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一条地缝 钻了进去。

那些年,我们兄弟在外面顽皮, 不慎撕破了衣服,这就忙苦了母亲。 母亲等我们兄弟回家以后,每次都要 伸出一双勤劳的手,将我们扯破了的 衣服,洗净,晒干,然后利用晚上,拿 出针线,戴上顶针箍,在煤油灯下,为 我们缝上补巴。由于针鼻眼太小,母 亲穿针线时,每每都要把线头咬小, 粘上口水,再用手指把线头搓尖,穿 进针鼻眼里。每一回穿针线时,都会 使母亲半眯着眼好一阵子,花费了母 亲不少的精力。

母亲每次给我们兄弟破烂了的 衣服,缝上的都是内补巴,穿出去的 补巴衣服,不显补巴,不显折皱,非常 干净和整齐,展现出了母亲精湛的针 线活手艺。

如今,过去的那种补巴衣服,尽管 离我们今天这个时代而去已近四十年 的时间了,但在昔日那种贫穷的岁月 里,为我们一代又一代人,遮羞裹体, 防风御寒,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作出 了它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我现 在想起来,印象还蛮深刻的,已成为了 我脑海里一种难以抹去的记忆……

 



相关热词搜索:衣服 岁月


上一篇:枫桥流水逐香尘 幽寂古道俨如昔 ——本报记者探访和平热水黄石坑石拱桥
下一篇:暖冬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