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竹林深处的石墙 是否明代遗址还须考证
这几天,紫金县蓝塘镇凤凰村中一段数 米长的石墙吸引了许多人关注的目光,因为 这段石墙上除了有三合土和碗口大的鹅卵石 外,竟然还有许多青砖,这些方方正正的青砖 个头大,且样式单一,显示它们年代久远。这 些青砖是哪里来的呢?怎么会仅仅出现在这 里呢?这段石墙又是做什么用的?
一段石墙,九十岁老人至死难忘
这段石墙在当地人心目中印象深刻,村 里一老者活到九十岁时无疾而终,临终还念 念不忘这段石墙,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是村里的荣光,嘱托后人要保护好,有机会开 发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老人至死难忘的这段 石墙位于村道旁边,一条2 米多宽的村道从 石墙边旁边蜿蜒穿过,石墙由三合土和碗口 大的鹅卵石砌就而成,在村道旁孤零零的,显 得很突兀。石墙由于年代久远,还长着一些 碗口粗的杂木。每到农闲休息的时候,附近 的村民都会到石墙走走看看。
当地村民黄国平告诉记者,这仅是其中一 段,还有一段石墙保护得也很完整。跟着黄国 平的指引,记者在离这段石墙500多米远又找 到一大段石墙。这一大段石墙隐藏在竹林深 处,里面杂木丛生,难以接近。在一些断裂的 墙面上,记者发现,蜡石围的墙面也是用三合 土和鹅卵石混合砌成,墙体十分坚固,残存的 遗址至少有3米多高,离地面半人高处还有枪 眼。热心村民黄寿昌说,以前石墙上面还有一 些大青砖,后来有些村民搬走后建了猪舍。
这里或曾是巡检司驻地
这些青砖是哪里来的呢?怎么会仅仅出 现在这一段呢?这段石墙又是做什么用的? 紫金县文化馆馆长黄海棠说,从这些遗址残 存的信息可初步判断,应为明代军事遗址,即 历史上记载的驯雉里巡检司,也称凤凰巡检 司。据记者查阅的一些研究资料记载,明代 时永安县巡检司分布有驯雉里巡检司,其原 属归善县,隆庆三年(1569),安民镇立为永安 县治,该司改隶永安县,迁徙于县城西南七十 五里上石社之凤凰岗(按:今紫金县蓝塘镇凤 凰岗)。为何移居此处呢?史载,凤凰岗上 通康和、蓝能二溪,下通上、下石,盗贼所由, 驯雉里巡检司宜移此。可见,这里巡检司主 要是控御交通要隘,防止盗匪生乱。
巡检司,为州县衙门的分出机构,乃明代 帝国统治之末梢,广布于海防、江防、湖防及 山禁等要地,为不可或缺的地方治安基层组 织。巡检司主要由巡检与弓兵组成,职掌巡 逻盘诘、巡缉私盐、缉捕盗贼与协同防御。 据记载,在明代,旧时惠州府下永安县共有二 十多个墟市,其中比较兴旺的有县城、安良 墟、蓝塘墟、古竹墟、龙窝墟等,这种情况一直 持续到民国时期。蓝塘墟贸易火爆,曾有“老 虎墟”之称,意为吞吐量大,各种货物均可在 蓝塘畅销。
在全市,目前发现的巡检司遗址并不多, 黄海棠说,是否为明代军事遗址还须待考,若 是这个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全市的明代巡检司 制度发展的历史很有帮助。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梦里常闻红薯香
下一篇: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读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感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