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未发生较大安全事故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不经意间,活鸡在市场上再也买不到了;你身边一些产品质量不合格、证照不齐全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渐渐消失了;在一些农贸市场,你每天可以看到当天公布的食用农产品快检结果了……这些悄然改变的细节都让我们的“舌尖”更加安全,而这一切都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努力分不开。
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在抽检蔬菜。
去年以来,河源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紧紧围绕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宗旨,依法履行监管职能,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实现了食品药品和监管队伍“双安全” 目标。截至目前,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未发生较大以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系统性、区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
亮点一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飞行检查常态化
按照国务院关于商事制度改革后改进监管方式的要求,我市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推动监管重心向事中事后的转变。在日常监管上,我市根据不同企业的风险点确定日常检查的要点和标准,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巩固药品网格化监管工作成效,将网格化监管举措扩大到食品领域,编制网格化监管工作手册,对监管责权实行标准化划分,实现每个区域有网格、每个网格有人管。
同时,我市还把飞行检查作为常态化监管的手段,重点加强了对中心镇及其周边镇的飞行检查和问题性生产经营单位的飞行检查。据统计,2016 年开展飞行检查6 次,检查食品药品企业91 家,发现线索21 条并有效转化为案件。此外,我市还继续推进示范创建,1311 家餐饮单位实施明厨亮灶,连平、和平县创建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工作顺利推进,2 个省级、4 个市级化妆品市场安全治理示范区基本达标。
亮点二
加强综合协调 13个市场实施家禽生鲜上市
走在源城区中心市场家禽交易档口可以看到,原本鸡毛四飞、污水横流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生鲜家禽产品经营档口。市民在选购生鲜家禽产品时,也不再是仅仅口头询问新鲜程度,而是拿出手机扫一扫生鲜家禽的脚环二维码,查看家禽来源、屠宰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据悉,根据省、市的相关要求,去年年初,我市按标准规划建设了家禽屠宰厂,并在市区划定活禽经营限制区,引导限制区内的活禽经营户退市或转型升级经营生鲜家禽。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协调推进下,去年2 月26 日起在市区13 个试点农贸市场顺利实施家禽生鲜上市,限制区市场秩序稳定,未发现活禽宰杀销售行为。
据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将继续协调推进市区家禽生鲜上市工作,总结现有 13 家试点市场的实施经验,针对目前存在的屠宰场地不完善、市民接受程度低等问题,进一步巩固扩大成效,力争市区全部农贸市场全面实施家禽生鲜上市。
亮点三
25家农贸市场启动快检 食用农产品快检合格率达99%
市场抽取样品、加入制剂静置、上机对照测试……市区中心市场的农残检测室里,每天早上都会重复这些检测步骤。农贸市场直接连着“菜篮子”,是食用农产品主要的集散、交易场所,也是这些农产品进入千家万户餐桌之前的重要“关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市民在买瓜果蔬菜时,经常会担忧农药残留到底超标不超标?群众的需要就是政府的关注。去年,省政府将“全省1000 家农贸市场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列入省十件民生实事。我市积极、多次对快检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专门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选定全市25 家农贸市场作为定点快检市场,其中,源城区 5 家、东源4 家、龙川4 家、和平4 家、连平4 家、紫金4 家;并根据日常监管中食用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快检技术的成熟应用,将检测蔬菜与水产品两大类食用农产品作为重点。其中,蔬菜类重点检测有机磷类农药、氨基酸甲酸酯类农药、拟虫菊酯类、有机氯类及杀菌剂农药等;而水产品则重点检测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等。
去年7 月1 日起,我市25 家农贸市场正式启动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每天能按时完成快检数据上报,其中快检系统上线20 家。目前,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进展良好,共快检食用农产品25549 批次,合格率99.17%,处理不合格食用农产品1559.2公斤。
亮点四
专项整治专啃“硬骨头”提升整改126家小作坊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一直是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我市食品小作坊行业“点多、分散、混乱、卫生差”,普遍存在环境条件状况较差、原料进货把关松懈、生产加工操作不规范等主体责任不落实问题。对此,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把食品小作坊监管作为去年的重点工作,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小作坊全面检查,严把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环境、操作规范、产品检验等关键环节,不折不扣抓好食品小作坊整治工作。
在把好准入的基础上,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加强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实行网格监管,并与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或责任书,不定期随机抽查小作坊责任落实情况。同时,还加大抽检力度,重点抽检土榨花生油、腐竹、糕点、河粉、酒类等产品,对抽检不合格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置。据统计,全市系统在2016 年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行动中,检查1959家次,发出整改通知书233份,抽检食品597批次,立案43宗,帮扶整改提升126 家,发放首批登记证6张,关停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保障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26家。
在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同时,去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还先后组织开展了农村食品市场“扫雷”、东南亚问题酸奶、儿童食品和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进口食品、水产品质量安全、保健食品命名等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开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违法犯罪 “清源”行动、打击药品违法犯罪“雷霆”行动以及打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违法行为“蓝剑” 三大专项行动。全市系统共查处案件261 宗,罚没54.97万元。
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在检查食用油等食品。
亮点五
加大抽验监测力度 抽检食品合格率98%
夯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基础,加强抽检至关重要。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市首次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列入了当年“十件实事”,要求“确保食品抽验合格率和药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分别达90%和98%以上”。
为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时刻保障公众饮食安全,去年以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加大了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的抽检力度,以抽检促监管。
据统计,全市系统共抽检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四品一械”共4409 批次,平均合格率达97.5%;其中,完成市“三赛”食品风险监测抽检725批次,合格率98.7%;药品评价性抽验150 批次,合格率100%。全市上报 ADR报告表1165份、百万人口394.5份,MDR 报告表331份、百万人口112.09份;新建市级化妆品哨点医院4家,上报ACR报告表23份。
本报记者 刘曦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