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核心提示:
近年来,看病难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大医院门庭若市、二级医院处境尴 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可罗雀”的现状多年未能解决。本报去年曾以《“分级诊疗”何时能真正 实现?》为题作了专题报道,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如今这一状况有望得到改观。上月,我市出台的《河源市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 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我市逐步建设“分级诊疗”制度的“时间表”,今年各县区至少建立1 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 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 所二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县域内就诊率要达到 9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要达到65%以上,到2020 年,基本实现全 科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全面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昨日,源城区东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廖维卿专程去中心即将扩容搬迁的新址看了 看,感觉很满意。他告诉记者,下月将正式落实 建设用地,今年10 月份开始动工建设,2018 年 12 月底前完工并投入使用。谈到这一方案出 台,他用了“众望所归”四字来形容,认为对于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契机,更是 “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源城区今年再次强调要 创建“卫生强区”,支持东埔社区卫生中心扩容 搬迁,以解决中心业务用房严重不足的现状,可 谓时不我待。
作为中心的“掌门人”,廖维卿对于当前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现状深有体会。他说, 一些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生也是超负荷劳动,而 像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 却无法发挥分流患者的作用,就诊患者不多不 说,基层卫生医疗队伍也难以稳定。他看在眼 里,急在心里,也通过一些奖励措施留住人才, 然受一些政策等方面原因,进展缓慢。
在今年市“两会”上,农工党河源市总支部 提出了《关于重构三级医疗卫生体系,有效缓解 群众看病难问题的提案》,认为一些基层医院由 于种种原因,设施老化、人才外流、门诊量日益 萎缩、生存状况堪忧,这致使三级医疗卫生服务 网络运转失灵,要重新架构起布局合理、运行科 学、群众广泛利用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确实像市人民医院之类 的市级医院就诊患者比较多,而一些基层医院 就医的患者不多。
“功能”要“复位”
前几日,由于感冒引发咳嗽,家住市区客家 文化公园附近的市民黄先生到市人民医院就 诊。他坦言说,到市级医院就诊放心是放心,就 是人太多了,往往治一个小病也要等很长时 间。市卫计局医改科负责人表示,出现这种情 况的原因就在于在市属医院就诊的多数是一些 普通病和常见病,而市属医院的主要功能定位 为诊治疑难复杂疾病,属于“功能异位”。
《方案》确定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 构的服务能力标准,通过行政管理、财政投入、 绩效考核、医保支付等激励约束措施,引导各级 各类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这对于患者而 言,可以通过医保支付等约束措施来引导其向 基层医院分流就诊提供了可能。以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为例,其功能就是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 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 癌症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服 务,另外还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向上 级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 及危急和疑难重症病人,以及提供妇幼保健、健 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这位负责人说,就当前而言,市属医院处于 三级诊疗体系的顶层,这就要求这类医院应该 分流常见病、多发病到基层医院,到社区去就 诊。《方案》的出台有利于改变目前就医无序的 状态,改变无论大病、小病、常见病、多发病都往 大医院跑的现象,也能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好的 利用。与此相应的,《方案》还计划确定分级诊 疗病种,以加快规范双向转诊,计划在今年内确 定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分级诊疗病种。
“填平补齐”基层医疗力量
《方案》提出,要强化提升县级 医院综合能力,通过建设、培训、对 口支援、医联体等方式,加强县级 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 心的能力建设,推动医院管理法制 化、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能够 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 及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 务。市卫计局医改科负责人表示, 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将加快推进 县级医院关键性设备配置以及临 床重点专科、核心专科、薄弱专科 和支撑专科建设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2 月份,源城区人民医院增设了内三 科,诊疗范围主要是消化、肿瘤以 及综合类,以进一步提高门、急诊 服务能力,内科服务能力。而增设 的原因与东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基本相似。该院院长邓之敏表示, 随着就医患者的增多,医院原来设 置的内一科和内二科已不能满足 患者看病需求,扩大诊疗场所和增 加服务人员势在必行。今年,该院 还将推进省、市级重点专科建设, 争取年内成功创建1 至2 个省、市 级重点专科,为医院今后的跨越发 展打好基础。
作为县一级人民医院来说,技 术水平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对 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留住优 秀人才也是发展的关键所在。廖维 卿说,这几年,东埔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积极探索从省城大医院引进退休 老专家入院诊治,让居民在家门口 能享受到专家级的诊疗,效果不 错。这次出台的《方案》对此进行了 明确,提出要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 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鼓 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到基层医 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或者定期出 诊、巡诊,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尚需迈过几道槛?
对于基层医院而言,要提高基 层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留得住患 者,需要建立畅通便捷的居民健康 和诊疗信息机制。《方案》提出,要 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逐步实 现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医 疗卫生机构信息的互联互通,促进 跨地域、跨机构就诊信息共享,利 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 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 医疗服务的同质性。
而通过何种方式来解决就医 便捷化,我市也需要时间进行探 索。农工党河源市总支部提出的 提案建议,可以尝试通过“健康一 卡通”的方式,实现居民健康档案 和就诊信息的动态管理,使病人到 各级医疗机构就诊所做的检查、诊 断、用药信息、过敏史等等都能通 过信息平台实现共享。患者就诊 使用“一卡通”,既可以减少不必要 的医疗资源浪费,杜绝频繁开药、 套用医保费用的现象,还为实现顺 畅的双向转诊以及便捷化的远程 会诊提供可靠保障。
除此之外,《方案》提出要推进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通过医保支付 等激励约束措施,来引导患者到基 层或二级医院诊治。这也需要医 保部门出台鼓励居民在基层或二 级医院诊治的系列政策,进一步降 低基层或二级医院就医起付线、提 高报销比例,同时较大幅度提高三 级医院医疗服务费用标准,用经济 的手段促使患者向二级医院回流, 合理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 供应品种和数量,引导部分买药人 群回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建立 完善“分级诊疗”也是如此,也非一 夕之功可成,需要久久之功。市卫 计局医改科负责人表示,方案的出 台,仅仅是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 第一步,接下来将不断完善三级医 院的医疗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尝 试用新方法保障分级诊疗制度的 建立,为分级诊疗顺利推进提供坚 实基础,同时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 帮助和指导,最终让周边老百姓获 得更合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催乳师走俏 行业存隐患
下一篇:下月起我市取消长途驾考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