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八一精神 永葆军人本色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 周年,铭记党的光辉历史,讴歌奋斗历程,弘扬“八一”精神,本报记者近日走进武警河源支队和河源消防支队源城中队,用镜头记录这群可爱的战士,领略驻河源部队官兵的风采。
特勤排尖刀班班长蔡泽裕在指导队员姿势。
专注练习射击的武警官兵。
突击训练的武警官兵。
烈日之下练精兵 强身健体护人民
连日来,河源武警官兵宣战高温预警,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三伏天仍然坚持“魔鬼周”极限训练。
特种兵孙广进告诉记者,“魔鬼周”极限训练每次不少于7 天。训练内容分为5 个大项目18 个小项目,其中攀登接力射击、2 公里武装越野射击、夜间掏窝斩首等均要求队员在负重 30公斤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据介绍,今年6 月,武警河源支队官兵在参加武警广东省总队韶关片区“魔鬼周”极限训练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抢险救援冲前线 致敬消防铁军
“以血肉之躯行走在火海里,在灾难面前,我们是人民的希望,除了挺身而出,别无选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群人义无反顾地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他们就是消防战士。
在演习火灾救援的消防战士。
训练攀登的战士。
消防员在训练攀登救援的技能。
军营中的体能训练游戏。
年仅18 岁的张国炜高中毕业后加入消防队伍,今年6 月 20 日凌晨,源城区源南小学附近商铺发生火灾。张国炜不顾自己烧伤,在熊熊大火中救出一个只有5 个月大的婴儿后,坚持二次进去火场救出一名成年男子,直到最后一名被困者被救出后才安心地进救护车医治。
据介绍,消防官兵每日的训练时间为6-8 小时,除了体能、技能训练还有理论学习。中队官兵的手机必须24 小时保持畅通,随时出警救援。他们每日都处于备战状态,无论手头上在做什么工作,一听到紧急警报,在1 分钟内必须穿好战斗服,赶往现场。
本报记者 陈仕平 实习生 许梓欣
通讯员 朱县心 李晓康 陈文娟 摄影报道
上一篇:小兵们的夏令营心得体会
下一篇:我市创园绘画比赛青少年组获奖作品选登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