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外来务工人员期盼享受“市民化”待遇
幸福之花要靠奋斗来浇灌
我市外来务工人员期盼享受“市民化”待遇
阅读提示:
“梅花香自苦寒来”,3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用这句经典话语称赞 进城务工人员的奋斗人生,赞赏了新时代进城务工人员的骨气。有道是,幸福的花朵,要靠奋斗浇灌,幸福生活来自艰苦 的奋斗,人人皆如此。这在我市广大务工人员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基层一线的多位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说,听到这句话很是振奋,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 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也希望政府能更好地搞好服务,筑巢引凤,不单单要引企业,更要让外来工也能 享受“市民化”待遇,让每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在河源有亲切感、归属感,让河源成为能吸引人、留住人、发展人的福地。
用工不足或影响企业投产
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发展关 键是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关键 是要有足够的人才资源做保障。 建市三十年来,我市整体发展趋势 不错,但与珠三角城市相比,工业 发展还有些滞后。这其中一个很 大原因在于市区常住人口不足,外 来人口少,无法满足工业企业用工 需求。也基于这个原因一些用工 多的大型企业不敢进入,一些落户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不得不往 外发展。
今年河源“两会”期间,市政协 委员刘长涛在市高新区调研发现, 近3 年高新区企业平均每年用人缺 口都在3.5 万人左右。因为用工原 因导致一些大型企业近两年不得 不到外省增加生产基地来满足生 产需求。个别大型企业迟迟不肯 大规模投产,其中也有担心用工不 足的原因。
其实,我市每年通过打出招工 “系列组合拳”,即招工“六张牌” (“春风牌”“外引牌”“亲情牌”“经 济牌”“关怀牌”“宣传牌”),来切实 帮助我市企业解决招用工问题,满 足企业用工需求,尤其是我市积极 探索“走出去”“引进来”模式,多 次组织企业赴广西、四川、江西、 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开展劳务合 作系列招聘活动,加强与外地技 工院校合作关系,为河源发展储 备和输送人才,满足了部分企业 缺工的需求,得到了企业和院校 的一致好评。
招工当有“非常”之举
最近,我市举行2018 年投资年 会,发布了一批“高含金量”的惠商 政策——“黄金十条”(即每项政策 十项条款),积极营造与珠三角同 等水平的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国际 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 境,吸引了投资总额上千亿元的数 十个项目集中签约落户,令人为之 振奋。不过,这些重量级企业留得 住与否,除了这些惠商政策是否落 到实处息息相关外,还与大量的外 来务工人员是否能够引进来,留得 住也有很大关系。
非常之地,当须非常之策,方 能迎来非常规式发展。作为欠发 达山区市,我市亦是如此,当创新 招工思路,以“非常之策”成为外来 务工人员心目中的“首选地”。和 平福和产业园的“城园互融”就是 一个创举,其位于粤赣高速公路和 平出口50 米处,与县城紧密相连, 生产生活配套起点高,交通、学校、 医院、休闲等设施一应俱全,已成 为广东省“产城互动示范区”,更是 吸引了珠三角务工潮的“回流”,一 些企业有九成员工是当地进城务 工人员。产业园境内的福和文体 广场已是县城人气最旺的地方之 一,与和平东山岭、和平河“一江两 岸”一并成为县城居民夜晚散步 “三大选择地”。
来自长塘镇的何精旺非常喜 欢“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三年 前从珠三角回流到家乡务工,通过 奋斗,如今在县城买了房,把孩子 也带到县城里上学。他说,今天的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最满意的 是,现在在家乡务工,各个方面跟 珠三角城市都差不多,工资差不了 多少,产业园的环境很好,离家也 不远,父母都能照顾到。
需筑好巢加强服务留住人
诚然,奋斗需要“桂山风骨”, 每一名进城务工人员要获得幸福 生活需要保持诚实、质朴、坚定、韧 性的本色,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然所谓广纳百川才能汇成海, 河源的建设,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 的辛勤汗水,河源当有“ 东江襟 怀”,给外来务工人员与同城市民 一样的待遇。
一起为槎城发展做出贡献,就 应该享受一样均等化待遇。来自 东源县蓝口镇的张新华在槎城奋 斗几十年,卖早餐,榨花生油,卖杂 货,什么赚钱干什么,如今在紫金 桥头置了一栋三层楼房,一家六口 和和睦睦。他认为,政府应该让外 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居民享受同样 的待遇,拥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比 如免费体验,解决小孩户口随迁、 入学,解决看病难问题等等,让他 们看到希望才行。
今年年初,我市出台了《河源 市进一步稳定企业务工人员实施 方案》,提出到今年年底,每个园区 至少要建设“一个公园”“一所公立 学校”“一所综合性医院”“一个人 力资源服务站”等,把我市产业园 区建设成为产业新城、城市新区。 其实,多地的实践证明,一个城市 要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眼中“香饽 饽”,除了一些必要的补贴和政策 外,更是一场城市环境、城市管理、 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综合比拼。 河源要筑好巢,加强服务,让外来 务工人员无缝隙地融入河源生活, 如此才能让他们扎根,才会枝繁叶 茂、开花结果。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全力以赴打赢清明森林防火攻坚战
下一篇:我市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