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都市经济带动“一二三产业”并驾齐驱 助推“两个河源”建设,为人民谋幸福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报告强调,要改变传统思维,转变固有思路,突破行政区划局限,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立足各区域功能定位,差异化布局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这对于我市来说,既可充分发挥粤东北山区的生态优势,打造山青水绿、环境优美的生态河源;又可发挥珠三角地区的地缘优势,打造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现代河源。

这在我市各级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不少干部群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破除传统思维,积极发挥都市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按照城区与园区相配套、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促进的要求,高标准规划中心城区和县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进而带动“一二三产业”并驾齐驱,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力量。

“愚公移山”再造生态工业园

上月举行的全市产业项目集中动工投产仪式,对紫金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堪称再给紫城工业园装上了实实在在的“动力引擎”,引爆紫金未来发展,成为外出乡贤转发的热点、紫金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老党员老干部相互传播的新鲜事。

发展都市经济,须强化新兴都市制造业投资的引领作用。振兴发展,产业当先行。针对紫金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该县县委书记刘振林和县长廖继聪在不同场合经常强调必须坚持产业兴县战略不动摇,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和干劲建设好紫城工业园,围绕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服务好入驻企业,让紫金成为投产兴业的政策洼地、服务高地。短短一年时间,紫金发挥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干劲,在山顶再造一个生态工业园,传承了紫金精神,创造了紫金速度,展现了紫金力量。而这其中“紫金速度”备受人关注。“紫金从县委县政府到各个下面的职能部门,都是非常高效地服务企业,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是真招商,因为从我们第一次跟紫金政府接触,到我们的项目落地签约,仅仅花了59天的时间,这个是紫金速度啊,堪比深圳速度。”添佰丽美学地板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斌如是说。

唱好都市农业“新山歌”

在谈到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报告时,古竹满山红荔枝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叶浓青说,报告讲得很好,新时期发展都市农业就要改变传统思维,转变固有思路。从前几年开始,他主导合作社通过高接换种技术,带动社员把果园里一些低效的荔枝品种改良为“井岗红糯”“岭丰糯”“仙进奉”等晚熟优质品种,对老果园优化改造升级,实现了“山鸡变凤凰”的华丽转身,提高了当地荔枝的单产和品质。就拿今年来说,这些晚熟优质品种荔枝价格比较好,果农获利颇多。

上月28日,在2018年中国国际荔枝产业大会暨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省委省政府表示将用两到三年时间,把“广东荔枝”打造成为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这一消息无疑让古竹镇当地的荔农进一步看到了发展前景。叶浓青说,要构筑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大舞台,唱好都市农业“新山歌”,需要立足资源优势,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就全市来说,目前荔枝集中在江东新区临江、古竹以及源城埔前等镇,靠近市区,把荔枝产业发展成我市都市农业的主导产业可谓得天独厚。

在这一方面,地处“皇城根边儿”的源城区已先走一步。为促进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今年源城区综合施策,多管齐下,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全力打造都市农业发展核心区,同时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高效农业道路。另外,源城区还积极推动农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完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别样红

七月流火,硕果累累。7月10日,2018广东·连平鹰嘴蜜桃举行开园仪式。同一天,东源县上莞镇积龙径村20亩鹰嘴蜜桃也开园采摘。这让广东七叠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富既是羡慕,又是振奋,对本月下旬在和平林寨明星村举办的荷虾节信心十足。说到这一点,陈国富说,欲发展都市经济,全域旅游要做大做强。目前传统的大众旅游已经逐步向都市全域旅游过渡,应当充分利用一个地方的山水、空气、绿植、温泉等资源,结合珠三角的巨大旅游市场需求,开展定制式的都市短途旅游,并结合地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延长旅游产业链,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休闲体验,延长游客的游玩时间和提升消费空间。

就拿明星村来说,当地结合紧邻林寨古村和邻镇公白温泉的优势,以举办荷虾节为契机,聚全力打造和平县农家乐品牌,以抢得发展先机。而目前包括农家乐在内的我市特色民宿点已成为我市乡村旅游的新业态和新亮点,既美化了我们的环境,又提升整个都市市民生活品质,让乡村变得更美了,群众又有一定的收入,带动农户的就业和农产品销售。市旅游局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统领,促进民宿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吃、住、养、游、购旅游产品,拉长旅游产业链,为农民持续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热词搜索:经济 都市


上一篇:改革开放,看到更远的地方
下一篇:市领导开展创文和户外广告督查 扎实推进创文各项工作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