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大课堂”“法律大讲堂”“文化大礼堂”扮靓党群活动中心 谱写乡村振兴美丽新篇
日前,记者顶着酷暑赶到和平合水兴径村党群活动中心时,正碰上驻村扶贫工作队在给前来调查的深圳福田区驻和平县工作组介绍“兴径十景”情况。外面艳阳高照,酷暑难耐,室内则是谈兴甚浓,兴致勃勃。据悉,自去年底建成开放以来,兴径村党群活动中心已成了全村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前来访问学习的人群络绎不绝,全村正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把党群活动中心打造成全村“党员大课堂、法律大讲堂、文化大礼堂”的重要基地,备受村民赞誉,受到一致好评,也换来村民心里“亮堂堂”。
驻村扶贫工作队相关负责人正就“兴径十景”介绍相关情况。
“党员大课堂”
考虑到村党员活动基地缺乏的现状,帮扶单位进驻兴径村后,多方争取福田区政府资金支持,把一约300平方米的闲置厂房,打造成福和两地共建和平县党建示范基地——兴径村党群活动中心,并于去年12月28日如期建成开放。由此,兴径村26位在册党员开会有了固定地方,活动也有了固定场所。
记者注意到,按照“一核多元”服务活动模式,活动中心按资源共享原则,设置了党代会代表接待群众、党员远程教育、廉政教育、劳动技能或种养殖培训、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留守老人休闲娱乐、图书阅览和文体活动等功能区域。兴径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搞好“三会一课”,驻村第一书记带头给在家党员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还在此举办了乡贤座谈会等群众活动。本月初,在党群活动中心,兴径村开展了“七一”慰问党员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
“法律大讲堂”
在兴径村,驻村律师并不是像一些村一样摆“花瓶”,党群活动中心也成了村民眼中的“法律大讲堂”。在今年4月2日,兴径村就在党群活动中心首次举行了“民辩是非”乡村普法讲堂。兴径村扶贫工作队摒弃以往说教式的上课教育,依托党群活动中心平台阵地,邀请当地驻村律师林晓云,采取与村民面对面、一对一、零距离、讲方言的座谈交流方式,既拉近了干群关系,又在法律助力扶贫方面做了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打开了“聊天室”“辩论式”的普法窗口的创新举措,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感谢您解决了我心里的困惑,以前一想这件事心里就气,现在心情好多了。”村民黄某拉着驻村律师林晓云的手,感激地说。几个月前,黄某的丈夫瞒着她向别人借钱,事后又不想还钱。后来,债主上门来追债,黄某的丈夫却要黄某帮忙还钱。黄某心力交瘁之下也不知咋办。正巧碰到驻村律师林晓云到村,便向其坦露了这一困惑。林晓云告诉她,这是一起夫妻债务纠纷案件,夫妻共同债务须按照“共债共签”原则,即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鼓励她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有理有据地维护自身合法正当权益。
“文化大礼堂”
在兴径村,村民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也如对法律知识一样渴求。“又见山里红,那是你秋天依恋的风,那是你漫山醉人的红,那是你含情脉脉的心……”在党群活动中心,欣赏完一曲由平均年龄接近50岁的留守妇女表演的广场舞《又见山里红》,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村民那种对驻村工作队帮扶的感激,那种对幸福生活向往的激情。用当地一村干部的话来说,“这广场舞一跳起来,村民打麻将的就少了,文明风气就提起来了,除了关心生产生活外,村民每天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提高舞技。”他发自肺腑地说,村民要文化自信,乡村要文化振兴,乡风就要文明健康积极向上。
今年以来,兴径村已举办“我爱你,五月”兴径村广场舞友谊赛、兴径好姐妹舞映中和庆五一等文体活动,获得了满堂彩。福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志新对此很是赞赏,称赞说,兴径村跳广场舞,让人跳出了信心,跳出了团结,跳出了精彩,跳出了文明!记者还注意到,党群活动中心门口最近又悬挂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阳明文化传习所——致良知乡村文化站等两个牌子。兴径村党支部书记黄智勇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组织文艺宣传小分队在全村进行巡演,把文化送到村民家门口,下一步还计划依托党群活动中心这一“文化大礼堂”,通过评比典型引路,培育良好村风、家风、民风,并开发“兴径十景”旅游项目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整体提升村容村貌,打造兴径村品牌名片和工作亮点。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