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全力推动产业园区的提质增效和项目建设工作 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昨日,我市召开今年第二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暨项目建设推进会。据悉,今年1至6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及园区建设整体向好,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投资快速回升,产业共建进展顺利,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增速居全省各市第13位,粤东西北市第5位,山区市第3位。
当日下午,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江东新区扩园工程及配套项目、市高新区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第二生产基地、源城区耐宝新型建材项目和市高新区巨恒光学项目等。这些项目总体进展顺利,主要集中在智能终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呈现出产业层次趋高、市场前景向好的特点,在全市有一定引领示范作用,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针对当前我市经济形势,推进会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工业经济放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认真落实省委书记李希希望河源牢牢抓住“四个机遇”的要求,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和深圳全面对口帮扶等有利机遇,紧盯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产业外溢效应显现的窗口期,强化招商工作、深化产业共建,全力推动产业园区的提质增效和项目建设工作,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接下来要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项目推进力度要突出“大”,加大工业项目投资;园区提质增效要突出“快”,推动中心城区产业园区高水平发展;稳增长工作要突出“强”,抓好工业稳产达产。各县区、各部门要强化工作导向,加大工业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结构,补齐工业投资短板;要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科技孵化、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培育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物流、电子商务、贸易结算、金融保险、风投创投等都市经济新业态,做好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的延伸区和大腹地;要大力宣传和实施省、市支持实体经济降成本“十条政策”措施,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助力企业减负发展。突出减产企业“抓两头”,深入落实政策服务、技改服务、帮扶服务、市场服务等措施,努力降低“减产大户”减产幅度,遏制“微减产户”减产,确保全年减产企业面控制在20%以下。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