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抓出扶贫“艳阳天”紫金龙塘村多措并举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2016年4月以前,紫金县九和镇龙塘村穷,比穷更让人心忧的是,部分党员干部党性意识薄弱、组织观念淡化、政治意识不强,有些甚至不如普通群众。如今的龙塘村大变样,24户贫困户有计划分批次实现兜底保障或增收脱贫,农户人均收入稳步提高,预计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万元,2021年达16.5万元。村里党员群众点赞现任村干部“有公道、有正气”。
昨日,龙塘村一村干部说,这一切的改变,都缘于扶贫工作队,在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卫计局三家帮扶单位的帮扶下,龙塘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使得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思想补钙“强起来”
党建工作基础较差、党建工作相对滞后,这是造成龙塘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自2016年4月进驻龙塘村后,扶贫工作队把给部分党员干部补思想之“钙”作为该村党支部加强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组织帮扶单位领导、第一书记、专家教授共10人次到该村上党课,组织村党员干部到革命老区江西瑞金参观培训、缅怀先烈,让大家重温革命历史,提升党性修养。
在此基础上,龙塘村还推行党建+基层治理“两线工作法”模式,即利用龙塘村干部学习微信群、精准扶贫工作群、新农村建设工作群、基层治理信息、龙塘在线公众号等线上平台,收集村民意见建议;通过完善和落实线下工作机制,及时反馈和办结线上平台收集的意见建议,做到小事不出村、问题不出镇,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反映的事情。
强技提能“富起来”
与大多数贫困村一样,龙塘村党员干部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不够明显,主要归结于党员无意愿、无能力、无平台等因素。扶贫工作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为此,在帮扶单位支持和引导下,龙塘村落实了村“两委”班子成员跟踪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党员挂钩联系贫困户制度,以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一批政治觉悟较高、责任心和创业能力较强的党员有效对接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项目。
除此之外,龙塘村还加大党员致富带头人创业支持力度,通过种养产业聚集、特色产业培植等措施,鼓励在村党员带头创业兴业,选派李南佑、张洪中等5名党员种植大户参加市县种养技能专题培训班。如今,张洪中、张运方个人种植春甜桔近40亩,并带动和指导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通农户扩种春甜桔12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增加农户人均收入3000多元。
设岗定责“动起来”
在进村调查中,龙塘村民反映比较集中的是村“两委”干部优亲厚友、假公济私、搞宗族势力等问题。为此,扶贫工作队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断“传统”的惯例,堵住“走私”的后路。无论在贫困户确认,低保、五保户审核,还是在发展党员、扶贫资金发放、项目建设等方面,均采取深入调查核实、集体研究讨论、党务村务公开的方式,让每一样工作都经得起检验。
为调动党员积极性,扶贫工作队给全村党员合理设岗定责,以激发广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行业特点和党员自身情况,全村党员分为村党员干部、普通无职党员、无行为能力党员等,分类设岗定责,设置政策法律宣传岗、乡风文明倡导岗、党务村务监督岗等岗位,并针对不同岗位制定量化考核标准,进行跟踪管理考核,让全村党员“动起来”。
党建提升“硬起来”
为了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龙塘村筹集资金80多万元建设龙塘村党员中心、村民文化广场、绿化项目,并实现阵地“双有”,即有办公设备、有功能场所,使龙塘村党员干部群众活动阵地成为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的综合平台。上月,龙塘村文化广场还专题举行“乡村振兴跟党走”的文艺晚会。2018年起,龙塘村党支部分设3个党小组,在村党员按照就近原则设2个党小组,在外党员设1个党小组,确保全村党员“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全覆盖。
两年多来,龙塘村通过抓党建强治理促脱贫系列措施,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在2016、2017年度省市县精准扶贫考核工作中,龙塘村均被评为优秀档次,并连续两年获得先进工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张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