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落实帮扶措施、铺开民生工程、挖掘内生动力……下屯村焕发新活力

近来连绵的阴雨,给许多居住在乡村的民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些许不便。但是,当记者走到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的时候,看到的却是雨中仍然火热的施工现场,渡口改造、道路提升、养老院修建……

近来连绵的阴雨,给许多居住在乡村的民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些许不便。但是,当记者走到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的时候,看到的却是雨中仍然火热的施工现场,渡口改造、道路提升、养老院修建……一项项民生工程全面铺开,不断刷新着啸仙故里的面貌。


啸仙书院新貌。

长中短期帮扶措施相结合

“2016年刚来这个村的时候,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进村后还是被看到的实际情况震惊了,跟我想象中的革命先烈故里的落差有点大。”来自省审计厅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坤告诉记者,崎岖狭窄的主村道、泥泞难达的洋洞自然村、时常断“线”的水和电;村里的559户2000人中,贫困人口就有66户共135人。尤其是一位身体残疾的贫困户阮国文,带着读小学的女儿和85岁的母亲,住在哥哥家原用于储物的旧铁皮屋里,一家老小的境况让人心酸,一遇到暴风雨天气,他就跟工作队抱怨“连间像样的房子都没得住”。

要改变下屯村的现状,首先就要让贫困户脱贫。为此,驻村帮扶工作队制定了针对贫困户的长、中、短期相结合的帮扶措施,并根据每户特点分步、分类、分期对症下药。短期统一购买了蛋鸡和饲料,并连同“以奖代补”启动资金和生活慰问物资一起,发放给贫困户以解决燃眉之急。中期通过发展种植和“以奖代补”等手段,在平均每户补7000元,鼓励农户自行发展种养的同时,建设了60多亩百香果扶贫示范基地,承包给14户贫困户自行经营管理增收。长期则帮助贫困户筹集资金57.6万元投资入股县农商行,筹集80万元建立扶贫基金并投资入股县工业园区,资产收益用于贫困户教育医疗补助及扶贫产业滚动发展、公益设施建设等,此外还协助近10户贫困户申请小额贷款每户2-5万元,为贫困户提供生产持续发展资金。

截至2017年底,下屯村66户135名贫困户基本达到预脱贫标准,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3户74人,2017年人均可支配纯收入超过1万元,有19户贫困户通过危房改造建起了新房。如今的阮国文也向驻村帮扶工作队换了“抱怨”内容,“抱怨”驻村工作队让他没了偷懒的时间,因为两年来他不仅养了羊和蜜蜂,还种了几亩百香果,建起了新房。

筹集资金完善各项民生设施

下屯行政村下辖的洋洞自然村,在册户籍人口89户303人,由于地处偏僻,进出洋洞的7公里多的村道,全部为泥泞山路,用电也基本靠洋洞河上的小水电站自供自管,一到刮风下雨就会停电,所以多数人都选择了外出,常住人口只剩不到40人,大多是没办法和没能力迁出的困难户。

乡村振兴事关乡村的方方面面,若村路不通,电网难到,危房不改,下屯村的面貌就难以改变。于是,驻村帮扶工作队在筹集扶贫资金252万元,争取各级财政资金368万元的基础上,又向相关部门争取到农田水利、村道硬底化、农网改造等行业资金500多万元,不仅完成了7公里多的道路硬底化改造,开展了农村电网改造,还为下屯村村民通上了自来水,建起了卫生站,启动了啸仙综合文体活动场所建设。随着路电水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偏僻的洋洞自然村再次焕发出了新的活力,10多户外出居民纷纷回流村中,建房定居。

此外,驻村帮扶工作队还引入各类捐赠、众筹资金424万元,完成了对啸仙小学的修缮和啸仙书院及其周边的整修,目前正在进行“养老院”的修建,预计今年9月底建成后可解决约20户五保户及潜在五保户的集中安置问题。

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下屯村于明代开村,距今已近600年,村内散落着距今300多年历史,总建筑面积达4.53万㎡的14栋各具特色的客家围屋古民居,遗存着古巷、古井、古墙、古道、古桥、古树等独特景观,同时,东江国家湿地公园、“东江画廊”风景区横穿村境,又拥有革命先烈、人民审计事业的奠基人阮啸仙的故居,历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都极为丰富。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禀赋,让下屯村产生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成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思考的问题。

为此,除了引进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苗木基地,引导带动建设约100多亩规模的百香果、皇帝柑种植基地,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之外,驻村帮扶工作队还邀请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围绕着“啸仙故里,红色下屯,客家古村,生态田园”的愿景,为下屯村的长远发展制定了一整套完备可落地实施的新农村示范村创建规划方案。规划出2条环线(红色文化旅游小环线、生态慢行体验大环线)、6个节点(村东江渡口、村十字路口、村古井公园、村中心广场、啸仙故居周边、啸仙书院周边)、8项行动(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农房风貌改造、公共空间环境整治、村庄风貌整治、历史文化活化利用、生态产业提升)、35个规划建设项目,总投入估算约3000万元的创建规划内容。其中,20多个投资估算约1980万元由村自主实施的新农村示范村创建项目,已有10来个在今年春节后陆续启动施工,2条环线建设已完成近一半,多个节点改造正在全面展开。

本报记者 彭茂洋 郑婷影



-------------------------------------------------------------------------
河源新闻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商务合作联系网站管理员(QQ/微信:10117807)
-------------------------------------------------------------------------
相关热词搜索:民生 措施 动力


上一篇:古竹镇垦造水田项目开工 改善农村生活生态环境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61种兰科植物 深藏此“闺中”

61种兰科植物 深藏此“闺中”
五月,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茂密,溪水淙淙,在溪谷边的密林底下,无叶、花苞片呈披针形的广东舌唇兰正悄然绽放。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