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林寨现太平天国“军刀”
和平林寨现太平天国“军刀”
或对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我家里有两把太平天国军刀。”近日,家 住和平县城的本报特约记者陈仰天来电告诉 记者。记者在他家看到,这两把军刀,一把刀 柄是角质,一把刀柄是木质,长短不一样。作 为广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市民间艺术 家协会理事,陈仰天对民间文物具有一定的 研究。他考证说,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太平 军余部曾经来过我市,对研究太平天国运动 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公平买卖赠军刀
陈仰天说,清咸丰九年春(1859 年),太平 天国石达开部将石镇吉率军到达和平林寨, 驻扎在林寨下楼村,迫令居民搬离大围村落, 筑起围闸,紧闭四门。石镇吉部由于缺少钱 粮,他们强攻永贞楼,奈永贞楼固若金汤,加 上众乡亲外围声援,数日未能攻下,后有林寨 古村内的富绅们岀面斡旋,太平军乘势撤回 下镇村和下楼村营地。石镇吉看到这里民众 如此团结,知此处非久留之地,只得另派兵勇 到龙川及浰头等地察看地形,同时派岀头领 深入各村,宣传太平军是推翻满清统治的子 弟兵,现借路经过,按市价饷买粮食,公平交 易决不再扰民。
时为广州十三行理事的陈佩中正好闲赋 在家,他深识大体,看到双方的窘境,主动去 游说乡亲们开门迎客,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乡亲听从陈佩中之言,按市价饷卖粮食,按价 付钱。石镇吉十分高兴,赏赐一柄军刀给陈 佩中。陈佩中视如珍宝,一直在家中珍藏,后 传给儿子陈锦钧,又传给陈小白,如今传到陈 仰天手中。
赠军刀谢救命之恩
记者注意到,陈仰天家中保存的这把军 刀虽然有些锈迹斑斑,然质地尚好,角质柄, 刀长52 公分,刀宽4.5 公分,柄长10 公分,刀 柄上有回回紋,刀刃锋利,刀背轻厚。
陈仰天说,另一把军刀是和平礼士镇三 联村茶子墩退休老教师谢日扬托人送来的, 这把军刀外型基本一致,只是剑把是红木,比 陈仰天家祖传军刀略短3 公分。关于这把军 刀的来历,谢日扬说,这把军刀也是太平天国 落难将士留下的。当年太平军从林寨撒离西 行,往公白、大湖方向进发,在梨树下古道遭 清兵伏击,有一小头目受伤后,急躲佛祖庙背 石缝,躲过一死,第二天下午,谢儒祥路过佛 祖庙,听到微有呻吟声,后循声见到这个太平 军,他感于人道,趁着黄昏,将太平军救回家 中,谢儒祥精于中草药,很快就治好他的刀 伤,谢儒祥不便留居,给他盘缠,换上衣服,从 东水经老隆返其大埔老家,这把军刀就留在 谢家。后来,这把刀就传到了谢日扬手中。
“林镇约公码”赠送古村展馆
陈仰天考证后认为,这两把太平天国 指挥战刀,工艺好,战斗时利于刺,也利于 砍杀,是难得的珍品。得知林寨古村办了 客家文物博览馆,谢日扬还把家中珍藏的 “林镇约公码”送给了林寨古村。这公码是 铁铸120 斤司码,为清末民国初年林寨的 度量衡之砝码,当时公码是100 斤,折合现 代度量衡为120 斤,系当年广州十三行理 事陈佩中转赠谢儒祥。陈仰天说,这“林镇 约公码”是当年村民跟太平军用来货物交 易的标准砝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包括“林镇约公 码”在内,林寨古村客家文物博览馆目前保 存实物已超过3000 件,有东晋时期的砖、 清戏服、竹轿、第一代缝纫机、外国人 1939 年赠留声机、清朝铜制灭火枪等。最 近,省有关部门提议林寨古村客家文物博 览馆为广东省民间博览馆,以更好地保护 客家文物。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陈新绪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