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一路书香

■王玉凤

我们家的家风立于书。“读百家 书,立一家风”。爷爷常叨叨“与人相 处以和为贵”出自于书;母亲以身作则 的勤俭持家也来自于书;父亲一贯的 慎言敏行也出于书……

我们祖孙三代因书而结缘,记忆 中我们家书房比客厅都大,我跟父亲 是对桌,他鼓励我把他当成伴读,多多 发问,最好能把他难住。有一次,上四 年级的我听说鲁迅是大作家,便非要 任性地读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父亲怕我读起来不合适——毕竟 那是六年级的课本。便顺口来一句 “先把你该读的童话读完吧!三味书 屋写得有深度,当你个子高了再读!” 我非常不服气地撅着小嘴,然后偷偷 地把六年级语文书塞到书包里。当天 我就开始读了,但刚读完题目就无法 继续下去。百草园我可以理解的,三 味书屋是什么意思呢?哪三种味道? 我把问题留给母亲,母亲也解答不 了。爷爷捋一捋胡子说:“是私塾的名 字,具体来源和哪三种味道要细查过 才能确定”。父亲那次很高兴,让我感 到意外。父亲说以后不管是几 年级的书,你喜欢就可以去试 着读,遇到问题,所有的人都要参加讨 论。可父亲这次查遍所有资料,我的 问题也没有得到答案。后来父亲拍着 我的肩头告诉我:“解决不了的问题是 说明我们知识不够用,就算是老师也 有被难住的时候的!”

听了父亲的话,我更加喜欢读自 己还没有学过的书。“世事洞明皆学 问。”当我长大一点,上初中的时候,父 亲开始引导我读各种各样的百科书。 很多都是和学习无关的,和考试无关 的。父亲告诉我,“行万里路,破万卷 书”,生活中所需要的学问都在书中潜 移默化地存在着。“书到用时方恨少”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和弟弟都喜欢 读带文字的东西,有时候甚至是一张 说明书我们都会拿来研究。很多次春 节,为了让自己能为村里的父老们写 对联,我和弟弟查书摘报,选出全村每 家每户不重复的大门对联。然后我会 跟父亲练上几天几夜毛笔字,出师后, 父亲看我写得很工整,就让我负责写 “福”字啦,“身体健康”啦,“六畜兴旺” 啦。那时候全村的对联几乎都是我们 家写的,二百多户人家,我们写得都很 累。和弟弟比起来,他的字要比我出 彩,他的字是能贴在大门上,我的字 嘛,就只能贴后门,或者是牲口棚的 门上了。很多时候我们全身都是墨, 散发出刺鼻的味道,而父亲却说墨很 香,近墨者如包黑也!那时,又是阵 阵笑声!满屋满院都是我们的杰作, 晾晒着,说笑着,年,就在淡淡的憧憬 中来到……

书中有道,从初出茅庐到为人父 母,我在慢慢读透社会这本百科全书 的同时,又深深感悟家庭这本温情的 经书。书就像我身体某一个不能缺失 的部位,引导支撑着我前行。“书中自 有颜如玉”,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书 中自有黄金屋”,书更是我们心灵和躯 体安放的温床。

 



相关热词搜索:书香


上一篇:插秧
下一篇:孽缘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