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思念煤油灯

■叶德林

我的青少年时代,也就是上世纪五 六十年代,家乡人的照明工具是煤油 灯。据传,煤油灯是在清末从外地引进 家乡的。历史上煤油灯的前身,据说是 古老的豆油灯,还有松烛。

煤油灯,家乡人称之为火水灯、桌灯 火。它以煤油作为燃料,多为玻璃质材, 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是个形如 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 芯调进调出的旋钮,以控制灯的亮度。

那时,贫穷的百姓大多数是一户人 只有一盏煤油灯,全家共用。伙房的晚 饭做好后,端到设在离灶台很近的饭桌 上,再将煤油灯从灶台拿来放到饭桌中 间,供全家人晚餐照明。睡觉前,家长 又将这盏煤油灯引导孩子回到房间,放 下蚊帐后,熄灯睡觉。老年人的房间, 基本上没有煤油灯,要进房间睡觉,或 是摸黑进房,或点亮半根竹薪照明回 房,一到门前,再将竹薪狠狠敲打、熄 灭。三更半夜,家里人如果要起床尿 尿,一般情况下是摸黑到房内壁角的尿 缸解决。特殊情况,如有人生病或临 产,才舍得划一根火柴点亮煤油灯寻医 找药、叫产婆接生。

那时,不愿意早睡的家长,搬着竹 椅,摇着葵扇到地堂聊天。小朋友则 在月光下唱儿歌、做游戏。既节省了 煤油灯的火水,又增添了乐趣,打发了 漫漫长夜。

那时,家庭内用的是煤油灯,夜间出 门上茅房用的是竹薪。夜里外出看电 影、看戏剧,少数家庭生活较为富裕的青 年用手电筒,大多数穷人用竹薪,更多的 则是混在人流中靠“借光”夜行。公共 场所,如农民夜校、夜间召开群众大会、 舞台演出,其照明工具则是汽灯。那时 的流动电影放映队,是自备柴油机发 电的。

那时,乡村的正月十五也有“考火 节”,比赛哪条村庄的灯火多。是夜,一 河两岸,乡亲们架起一架架松树节,摆出 一盏盏煤油灯,点亮。满村红亮,灯火辉 煌。人们在篝火前敲锣打鼓,舞龙舞 狮。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那时,农村妇女必须在夜间开工的 活计,如做晚饭、洗碗筷、针线活、剁薯 藤、切薯丝,都在煤油灯下完成。那时, 以俭朴出名的家乡人是舍不得多点煤油 灯的。在有月亮的晚上,祖屋里的家家 户户都将自家的煤油灯调暗,男女老少 捧着饭碗到门前“地堂”在月光下晚餐。

那时,小学校的课程表有夜自修。 每个同学都要自备一盏煤油灯,在灯下 复习功课。老师也要带上自己的比普通 煤油灯更大更高更美更亮的大洋灯放在 讲台上批改学生作业或备课。

那时,在夏夜,从远处眺望家乡:天 上,是满天星斗。地下,是万家灯火。低 飞流萤,闪闪发光。天上人间,星月交 辉。家乡的夜晚,充满诗情画意。

在我还是中、小学生的年代,夜间, 在煤油灯下看连环画、看小说。当上民 办教师后,在煤油灯下备课、批改小学生 作业。空余,则在煤油灯下看书、爬 格子。

煤油的用途除了照明外,还是家庭 保健良药。它的用处有:1、杀蚊,俗话说 角蚊。如果在蚊帐上发现了蚊子,人们 用煤油灯罩去罩蚊子。方法是,用煤油 灯的玻璃灯罩,一端用纸团塞住,从另一 端往玻璃罩内涂上小许火水,然后对准 停在帐布的蚊子,用灯罩口将蚊子盖 住。这办法很有效,被罩住的蚊子挣扎 几下后,便粘死在火水里。2、治疗肚 痛。肚痛时,人们习惯往肚脐抹一滴火 水,即可止痛。3、止血。有人不慎被刀 划伤,习惯用火水止血。4、消炎化肿。 有人被蚊虫叮伤或被跳蚤咬肿或被细菌 感染发生奇痒,也习惯用火水消肿止 痛。此外,油画笔、衣物或双手粘上油漆 时,只有用火水才能擦洗干净。

1970 年,家乡通电了。父老乡亲陆 续告别煤油灯。四十八年过去,弹指一 挥间。时过境迁,今非昔比。然而,我们 这一辈,煤油陪伴我们走过了二十多 年。这段历史,我们将永生难忘。

 



相关热词搜索:煤油灯


上一篇:童谣
下一篇:济南印象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