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燕子的第二故乡

■叶德林

燕子最愿意接近人类,人类最爱护这种益鸟。现代诗人左河水有诗为证:离洋舍岛伴春归,织柳衔泥剪雨飞。不傍豪门亲百姓,呢喃密语俩依偎。

我的故乡在南方的河源市东源县曾田镇。小时候,我记得,燕子的故乡在北方。每年春天,燕子从北方飞到南方,飞到我的家乡,衔泥垒窝、孵卵育婴。待雏燕羽毛丰满、长大成燕后,再飞回北方过冬。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初级小学语文课本,都有类似的课文。燕子自北而南,然后离南回北,已经形成规律。

但是,最近20年,我惊奇地注意到,这个规律失效了。现如今,燕子已不再是匆匆过客,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燕子在这里长住不走,乐不思蜀,长此以往,年复一年。燕子反倒成了故土的“主人”,我们这里已经成了燕子的第二故乡。

你看,乡村的百姓房屋,屋檐下的墙壁上,厅堂的墙壁上,到处都是燕窝,有的一座房子就拥有十几只燕窝。须知,这在20年前,一座房子顶多也只有一两只燕窝。

你看,街道居民的楼房,屋檐下、雨蓬下简直成了燕子的家园,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燕窝。尽管燕窝下面的地板上留下燕粪,但主人还是默默扫清,而且毫无怨言。须知,20年前,很少有燕子在街道安家落户的。

据说,燕子是益鸟,是吉祥的天使。凡有燕子前来筑巢的房屋,据传是风水宝地。因此,父老乡亲总是喜欢与燕子朝夕相处,有的人家还因为自己的宅子没有燕子光临而闷闷不乐呢。

你看,在故乡,无论是乡村还是街道,低空中,朝朝暮暮,成群结伴的燕子飞来飞去。一栋栋的屋脊上、一棵棵的树枝上、一排排的电线上、一条条的竹篙上,布满了呢喃啁啾、唧唧喳喳的燕子。

家乡,因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成了燕子的乐园。燕子,因寓意吉祥、除虫灭害,成了父老乡亲的亲密益友。燕子与人类的和平共处、亲密和谐,充分体现了父老乡亲的仁慈与善良。

行文至此,笔者不由得突然感到惊讶:为什么燕子一反常态?为什么长驻此地不愿离去?莫不是与逐年变暖的气候有关?记得20年前,一把扇子、一台电风扇足于打发酷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家需要依靠安装空调来度过漫长的炎夏。

气候为什么逐年变暖?之所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尽管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之一就是与人类污染环境有关。保护地球,绿化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贵在坚持。从我做起,刻不容缓。

 



相关热词搜索:燕子 故乡 第二


上一篇:油菜花
下一篇:枫树窝那块地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