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纪念伟华老师

■曾犁

值第34个教师节之际,师恩难忘,深情在怀,忆起小学教过自己的曾伟华老师,往事一幕幕,受益终生用。

我的老家在龙川县铁场镇(公社)茅畲村,离镇上四五十公里路程,藏在深山中,户户开门见山,山门对开,山旮旯里的小村庄,仿佛便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改革开放之初,贫穷的农村尚没分单干,耕地不多,粮食不足,解决温饱是大事,送小孩上学读书更是大事。识字不多的父母是尊师重教的,在我八岁时,母亲不让我放牛,决定送我上小学一年级。老家的小学当年是砖瓦结构的,有两座大房子,泥地板凹凸起伏,不平整,但很干净。

由于离家近,清脆的上下课钟声声声入耳,勾起了我的上学梦,而自己的启蒙老师便是伟华老师。伟华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脸上总挂着温暖的微笑。他长得高高瘦瘦的,留有比一般人较长的头发,气场很有文艺范。他是教语文的,人生第一堂课不知学了什么,但记得他教会了声母、韵母,b,p,m,f……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弘扬美育精神,让学生健康成长。我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伟华老师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师者,是一贯秉持教师育人之道的。说起伟华老师,十里八乡,个个识得,人人称赞。他是个多面手,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才子。他有一手好的毛笔字,记得他常帮村里人写“福”字,字字形含深义;写对联,字字句句藏祝福。他有一把好笛子,每当课余之时,在宁静的夜里,他吹响动听的音乐,我们一群调皮的学生崽在他窗户下偷听,悠远的笛声飘扬,柔和的煤油灯照亮孩子的脸,满满的幸福画面。他还有一手好画,他曾教我们画竹子、画鸟儿。他擅长于绘制客家人打马灯的醒狮头、孙悟空、猪八戒,栩栩如生,活泼可爱。当年在那缺少文化精神生活的农村,锣鼓一响,狮子一舞,带给乡民多少的欢乐!记得他曾赠我一套他亲手绘制舞狮的道具给我,让我的童年时光、少年时代增添了娱乐精彩、美育盛餐。

我的小学时光是懵懂无知、无拘无束的,在小河里摸鱼玩水,在土坡上滑泥玩沙,在打谷场跳绳追逐,玩得疯颠乐呵。记得有一回课间玩得尽兴,快响上课铃时才急勿勿去上厕所,见木厕所门关着,便大声说:“有人吗?有人吗?”没听见有人答话只听见有咳嗽声,童真无知的自己便拾起一块小石头远远地砸门……过一会,见出来的是伟华老师,自己可吓坏了,语无伦次地说:“我问了有人吗?不见有回答。”伟华老师微笑着说:“傻孩子,我已咳嗽啦,说明有人在,大声回答有人在反而不礼貌,也不雅也。”当时,年幼的自己似懂非懂,但慢慢懂得了礼仪之美,是老师的幽默教诲深入脑海。

后来,随父亲到了县城上学,但我一直念着伟华老师,他也一直关心关注着我的成长,一直没忘记他“山沟里也可飞出金凤凰”的殷切希望,只是愧于自己成绩平平,没有很好实现老师对自己的期望。记得在2003年,自己在城里成家立业,伟华老师听说我搬了新居,特地从老家托人带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给我,并写上他的祝福语,我被深深地感动,深深感受到“一日为师,一生为父”的涵义,伟华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学识修养影响着我、激励着我……

岁月如歌,故乡之别,日久生疏,唯有那份师恩,难忘难去,永留心头。耳边响起“我是你的骄傲吗?……”我已泪流满面,愿我的恩师伟华老师在天囯无恙。我们国家迈向复兴之时,遍地书声朗朗,以此告慰师魂工匠。

 



相关热词搜索:伟华 老师


上一篇:因为爱,所以可爱
下一篇:疏影·忆恩师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