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四方城的轶闻

客家人搓麻将,有一个避嫌的新颖说法,叫做“筑四方城”。岭南地区的客家人,大概在明朝初年,就有关于筑四方城材料即麻将牌来历的传闻。

相传麻将牌是宋朝,有个叫“万秉迢”的娱乐爱好者,用自己的姓氏和名字之谐音,为纪念梁山泊绿林好汉而创造的。

牌中的“万”是创造者的姓氏;“饼”(秉的谐音,又叫筒)和“条”(迢的谐音,又叫索)是创造者的名字。在搓牌者中,有人叫“万饼条”,客家人叫“万筒索”。

“万筒索”三种牌各设一至九位数列,每个算术级数,各设四张牌,共108张。创造者的用意在于纪念梁山泊108位英雄好汉。

牌中的“东南西北”,是表示梁山泊的首领和英雄好汉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共16张牌。

牌中的“中发白”,是表示梁山泊绿林好汉的家庭出身。有的来自衣食皆足、钱粮有余的中产阶层;有的来自家财万贯、“朱门酒肉臭”的发达家族;也有的来自“上无一片瓦,下无插锥之地”的一穷二白之赤贫阶层。共12张牌。

此外,还有“春夏秋冬”和“梅兰菊竹”等8张牌。这些都是创造者为祝愿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四季长青、花枝招展而设立的。

整副麻将牌共144张,它们在牌理上是一律平等的,没有强欺弱、大吃小、上压下、红吞黑的规定。只要它们各自处在恰当的位置上,就能起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作用。

创造者高瞻远瞩、用心良苦为人们设计了麻将牌这一高尚玩具,毫无异议,搓牌者应该与创立者一脉相承,以正当的娱乐,文明的行为,恰当运用麻将牌这一高级玩具。

搓麻将是一种有趣有益的娱乐活动。四人对垒,你争我夺,既有智力的竞争,又有意志的磨练。如果出于高尚、文明的娱乐消遣,在假日、节日、茶余饭后,玩它三两圈,其乐实在无穷。

20世纪80年代初,被禁锢了30多年的麻将牌,从死胡同里进入了厅堂雅室,客家人娱乐消遣的兴趣从玩洋牌(扑克牌)过渡到玩国牌(麻将牌)。当时绝大多数的客家人都是以赢码子为乐趣。80年代末,客家人搓牌的乐趣从赢码子转到赢票子,从文明正当的娱乐活动步入到渔利的赌博歪道。究其原由,不外有下列10种说法。

一是认为搓牌赢码子是“无效劳动”。码子赢了成千上万,只不过是一个精神数字,“空头支票”,毫无意义。

二是认为娱乐有点“刺激”,才有乐趣;搓牌要负点“经济责任”,才符合“改革”发展的趋势,才算“弄潮派”。

三是认为几角钱一个码子不算赌;在家中开一台麻将,谈不上聚赌;打完一场麻将,赢输出入不超过百元,够不上“严打”对象。

四是认为搓牌实行“经济责任制”是大势所趋;没有“刺激”的娱乐,没有吸引力;不搞“有酬”的搓牌,没有凝聚力。

五是认为雀友经常在一起搓牌,互有胜负,盈与亏的平均数,出入不大,赢输不会很悬殊,心理也不会有负担。

六是认为搓牌手运差,输几十元,不影响个人生活,不妨碍家庭开支,况且也不会长期做“运输大队长”,只输不赢。

七是搓牌没有“票子”,入不了“四方城”。有些子女为了使父母“老有所乐”,主动掏腰包,“资助”老人在“四方城”里,欢渡时光。

八是有一些离退休的“空巢”老人和别无爱好的青壮年,在空闲时间里,生活无聊,无所事事,因而聚集雀友,以渔利为乐,搓牌渡日。

九是旧社会“嫖赌炊”的社会漏俗,在外来臊风邪气的吹拂熏陶下,引诱一些人走上了搓牌赌博的老路,使已被人们唾弃30多年的三大顽症死灰复燃。

十是有一些客家人嗜赌成癖,搓牌上瘾,见赌手痒;赢利不手软,输钱不服气,因而在“赢—输—赢—输”的“四方城”里轮番奋战,愈演愈烈。

搓牌赌博渔利的原由有千条万条,人们的精神境界是第一条。只有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极大地提高了,以及权力机关的号令威慑民心,赌博弊病才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搓麻将活动才会正本清源,万秉迢创造麻将牌的初衷才会流芳千秋。

作者:丘红东






上一篇:采 茶
下一篇:记龙川县车田镇车田中学励志洪钟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