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祭祖见闻

九九重阳,秋风送爽。每年重阳节,是岭南冼氏腊石房祭拜开基祖惠公的日子。重阳节也是老人节,又是人们登高望远的好日子,先辈选择重阳节祭拜意味深长。

每年的重阳祭祖日,河源市紫金县黄塘镇锦口村宝胜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龙狮起舞、热闹非凡。这天,冼氏腊石房族人从深圳、广州、惠州、龙门、博罗、河源、香港等地赶来,加上锦口、腊石、澄田、下黄塘等本地族人,汇成浩浩荡荡的车队、人流,在冼氏红旗的指引下,抬着全猪全羊等祭品到惠公祠、惠公墓拜谒,祭祀先祖。今年重阳祭祖除惠公后裔外,广西、肇庆、佛山等地冼氏族人及世界冼氏族人等也前来祭拜,盛况空前。我作为冼氏后辈,也加入祭祖人流中,虔诚敬祖,感受敬祖爱宗之殷殷真情。

冼氏腊石房开基祖惠公,明代千总。初任潮州,转调惠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奉命来守永安县(今河源市紫金县),驻扎腊石营,距今已600多年。现腊石房冼氏已有人丁5000多人,孙枝昌盛、代代英才。

冼氏宗祠(惠公祠)位于河源市紫金县黄塘镇锦口村宝胜,坐落在神江河畔,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祠堂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八年重建,后经历史沧桑风云变幻,祠宇遂毁。改革迎来好时光于1982年重建,时至2012年祠宇重辉。如今祠宇雕龙画栋,古色古香,气势宏伟,嗣孙尽开颜。

惠公墓,位于腊石刁坑,形称“仙人现掌”,初建于明代,清康熙十四年第一次重修,1991年第二次重修。

从惠公祠到惠公墓有三四公里路程,汽车走到村道尽头要徒步走弯弯的田埂,还要翻越几个山坡。一路上,抬祭品的族人呼哧呼哧登山,苦中有乐;吹鼓手不停吹奏,走山路如平地。上千人的祭祖队伍从这个山头延绵到那个山头,成为山村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到了惠公墓,大家顾不得歇息,随即举行祭祖仪式。全猪全羊等祭品摆放在惠公墓地前,用本地方言宣读祭文,上香跪拜……在祭拜的路上,我听见两个族人一边走一边聊天。一个说,我们拜开基祖惠公,还拜父辈、祖父辈、太祖父辈先人,中间的十几辈,二十几辈的先人就没人拜了!另一个说,是呀,在我们冼氏,记得惠公,记得父辈、祖父辈,中间的先辈就不记得了。那一个人又接话,像我们这些庸常之辈,百年之后就像一介蝼蚁,在大自然中消失,无踪无影了……这或许是他们从祭祖中得出的感悟,这感悟有一定哲理。

祭祖活动力求做到既庄重,又热闹,还要节俭。族人出钱出力,事无巨细抓落实;工作人员义务劳动,无私奉献。以前连祭祖活动就餐也是由族人无偿烹饪的。后来,因为参加祭祖活动的人员太多,改为“包工不包料”,自己采购食材,做厨及服务对外承包。

从紫金县城赶来的鼓乐队在村口敲锣打鼓,列队欢迎参加祭祖的族人及来宾。而本村的民乐队则在宗祠门口吹奏欢快喜庆的民乐迎宾。本地的两头醒狮一早在村口迎接专程从广州番禺赶来的冼氏世界联谊会龙狮团。雄壮的群狮在乡村小道上边走边舞,吸引了路人驻足观看,远远看去蔚为壮观。

醒狮表演是祭祖活动的文化大餐。雄狮时而奔跑跳跃,场面恢弘大气,振奋人心;时而憨厚可掬,妙趣横生,狮子的悠然可爱一览无余。跳高桩是舞狮子的高难度动作。在节奏明快的锣鼓声中,只见雄狮一跃上高桩,在高桩行走如平地。时而跳跃,时而站立,时而飞转,让观众目不暇接、大开眼界。

中午,冼氏族人和来宾品尝准备好的美酒佳肴。菜色均是客家扣肉、油豆腐、炆羊肉、白切鸡等客家菜,喝的是客家娘酒。近十多年来,每年祭祖都开席100桌以上。

席间,人们还商议借助祭祖活动来做公益,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修路、建桥、装路灯、建宗祠。宝胜通往吉水的桥建好了,通往宗祠的水泥路通了,村道路灯亮了,投资210多万元的惠公祠竣工了……锦口小学“冼宇明教学楼”“冼建平教室”“冼晓逊教室”等均是外出族人捐出部分建校费用后命名的。

重阳祭祖己成为当地冼氏族人的一项重要活动,每到重阳节,冼氏族人就会自发前来祭拜惠公。通过祭祖活动弘扬祖德,激励后辈,加强交流,增强凝聚力,为宗族兴盛和地方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冼伯青






上一篇:绿豆粥飘香
下一篇:记和平县城“王文成公祠”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