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数百年的花灯制作,数百年的家训传承

数百年的花灯制作,数百年的家训传承

点亮一盏花灯,让好家风延续更远

九连山下春意浓,忠信河上跃鱼龙,龙腾虎跃 闹花灯,花灯吐艳映新春。昨日,河源首届忠信花 灯民俗文化节在全国文明村——连平县忠信镇司 前村开幕。随着八方宾客的到来,忠信花灯民俗 文化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绽放无限魅力。

随着那一盏盏亮起的花灯,忠信花灯掀开神 秘面纱走向了众人,不仅照亮了忠信镇司前村,也 让这一喜庆和幸福延续到了千家万户。

忠信花灯源远流长制作工艺精细讲究

忠信花灯起源于连平县忠信镇,是 集绘画、剪纸、书法、对联、诗词、编织等 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据清雍正八年 (1730 年)卢廷俊纂修的《连平州志》卷二 “风俗篇”记载:“上元喜簇花灯,作龙狮 各种戏舞……”可以得知,忠信花灯和吊 灯习俗已在当地盛行。随着风俗的演 变,它还象征着百业兴旺、丰衣足食的内 涵,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客家情怀。


忠信花灯制作工艺精细讲究。

裁竹、扎架、剪纸、描画、裱糊……最 后再将条状花穗贴在花灯下部,给花灯 穿上漂亮的“裙子”,在赖焕清的巧手下, 一盏完整精美的花灯出现在我们眼前。

赖焕清是连平县忠信镇上茔村上寮 屋人。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 花灯。而赖焕清是忠信镇制作花灯手艺 最好的师傅之一,也是忠信花灯市级非 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连平县忠信花 灯协会会长。今年57岁的赖焕清已有 40多年的花灯制作史,这项祖传的花灯 制作手艺,是人们闲时帮补生计的活计, 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子孙绵延的热望。


精美的花灯吸引了八方宾客。

每年腊月是赖焕清最忙的时候,家 里添丁的、定做花灯的人很多。为了在 正月上灯之前做好花灯,每天早上六点 多赖焕清就起床开始制作花灯,一直忙 到晚上一两点。“我做的最大的花灯是两 米,最小的二十公分,像这种八十公分大 的花灯,最少要3天才能做好,大的最少 要做一个星期。”赖焕清边仔细在纸上描 着花样边告诉记者,从去年十月左右他 就开始制作花灯,到现在一共制作了150 多盏花灯。

忠信花灯主要有四道制作工序:扎 架、剪纸、描画、裱糊,别看制作工序不 多,但是它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精细,样 样都要讲究,需要高超的手艺和极大的 耐心才能做好一盏独具匠心的花灯。首 先要用削好的竹子编成花灯的框架,然 后要裁剪纸雕,接着要描画花样图案,然 后再把纸雕、描画、花穗等轻轻地糊裱在 灯架上。其中,最难的工序就是描画,花 灯的价值高不高,就得看画描得好不好。

“现在还用手工描画的花灯已经很 少了,大部分都是买花纸贴的,希望以 后这门手艺能有人继续传承下去。”赖 焕清在红色的剪纸上用画笔描上黄色、 蓝色、绿色等各色的花样点缀修饰,再 把画好的剪纸贴到花灯上。不同品种 的花灯有各种不同的图案和装饰,花样 种类众多,图案栩栩如生,让人赏心悦 目、情趣盎然。

忠信花灯独特美观赏花灯品美食喜迎八方宾客

忠信花灯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独 特美观,集绘画、剪纸、书法、对联、诗 词、编织等民间文化于一身,风格迥异 于外地花灯,是河源独特的艺术瑰宝。 近年来,忠信花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忠信吊灯习俗被 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平被 评为“广东省客家花灯艺术之乡”。

忠信花灯造型独特,其结构从上到 下分为灯盖、灯身、灯裙,从里到外一般 有二至四层,规格大者直径有12米,小 的也有40厘米。与其他地方花灯的小 巧玲珑不同的是,忠信花灯大而精致, 多呈柱形,花灯外层配以剪纸、图案、纸 穗等,整个灯饰五颜六色。

花灯大多用竹编骨架,有四角、六 角、八角、十二角。灯联是花灯特有的一 种艺术形式,它和一般对联不同,对联为 上下联,而灯联可以是6联至12联为一 副,以花灯边数而定。忠信花灯的灯裙 是最特别的,灯裙由各种各样的花案彩 色灯带组成,外用彩色灯带点缀,灯带上 有各种各样的花案;灯内装置各种形象 画片旋转流动,形成“走马灯”动感。

花灯品种繁多,风格各异。按使用 范围分有:伯公灯、紫灯、廊灯等;按形 态分有:磨灯、龙凤灯、宝莲灯、宫廷灯 等;按工艺分有:参灯、缭丝灯等;按寓 意分有:状元灯、秀才灯和五福灯。

本次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节还设置 了花灯观赏区和猜谜区。在司前村祠 堂边的青石道上,各式花灯挂满道路两 旁,花灯下挂着灯谜,形成一条花灯街, 供宾客观赏和猜谜。据悉,花灯街共挂 了13个品种80多盏传统花灯,全部都 是由花灯师傅手工制作,精美喜庆。此 外,现场还准备了100多盏经过改良的 创意花灯。

观赏花灯的同时,忠信花灯民俗文 化节还准备了忠信镇的特色美食,以美 食喜迎八方宾客的到来。上灯仪式过 后,灯主还要在祠堂或家里摆灯酒宴。 吴伟新家摆了60桌的灯酒宴,为宾客准 备了16道各式菜色,红焖豆腐、炸肉丸、 焖猪手……一盘盘独具忠信特色的美 食上桌,让宾客尽享忠信美食盛宴。除 了灯酒宴,活动还设置了忠信美食区, 准备了花生、大蒜、石梅、油果、糖环、角 仔、蛋散、客家娘酒等当地特色美食,供 宾客免费品尝舌尖上的忠信美食。

坚守一则家训,赢得一世家风

本次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节之所以选 择司前村作为主会场,不仅是因为司前 村大力传承发展花灯文化习俗,同时,也 与该村世代相传的“吴氏家训”有关系。 近年来,司前村深入挖掘家训文化,大力 弘扬传统美德,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 乡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村呈 现出风清气正、文明和谐的良好局面。 在去年还被评为了全国文明村。


这本“吴氏家训”手抄本已经流传数百年。

2月27日,司前村村干部、“吴氏家 训”手抄本当前传承人吴俊峰小心翼翼 地打开一张蓝色的纱布,向记者呈现这 本流传数百年之久的“吴氏家训”手抄 本。“厚伦理,尊王法,救急难,和乡里,勤 本业,莫非为,周贫乏,谨祭祀”,记者见 到,在“吴氏家训”中,除了记载家族辈 分、后人外,还清晰记载着家训内容。吴 俊峰说,“祖祖辈辈留下的东西,现在我 们仍然在传承”。

吴俊峰介绍,每年花灯节,挂花灯、 摆暖灯宴,男女老少都来参加,村里也趁 这个机会向参加上灯的孩子传承家训。 如果邻里有纠纷,村干部和有威望的老 人就会组织双方讲家训家规,评理释怨, 化解矛盾。同时,司前村利用春节、中秋 节等重大传统节日及清明节等祭祀活 动,把家训文化融入其中,使家训文化深 入人心。


吴氏少年诵读家训。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传承这则 家训,司前村把家训融入青少年思想道 德教育,让家训走进校园。在村小学开 展诵读家训活动和送家训书籍活动,通 过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引导学生从点 滴入手,从小事做起,养成日常良好行为 习惯。学生每天有承诺、有行动、有感 悟,并写好践行家训记录。

另外,村委还组织乡贤捐款,将一部 分善款用于印制《家训》册子送往每家每 户,让每个家庭品读全市各家好家训,倡 导邻里和谐、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的社会 风尚。村干部还让家训牌匾进祠堂,制 作“吴氏家训”牌匾,永久悬挂在醒目位 置,作为家族的座右铭,鞭策后人自律。

如今,司前村民风淳朴,家风文明,这 也让该村获得不少美誉。据悉,2015 年, 司前村的庄亚瑞家庭还入选为首届全国 “最美家庭”,在全国传为美 谈。目前,司前村已先后被评 为“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非 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全国基 层宣传文化建设示范点”“广东省民主法 治示范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等。

非遗文化表演

见证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除了可以赏忠信花灯,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节 还准备了精彩的民间文化艺术表演。鲤鱼舞、舞 龙狮、客家锣鼓演奏等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 艺术表演,让八方宾客欣赏到了丰富多彩的民间 文化艺术。


用舞蹈演绎传世家谱。

★鲤鱼舞:

鲤鱼舞是连平县东南部民间喜闻乐见的一 种民间舞蹈。自明崇祯七年(1634)建州以来,每 逢喜庆节日,都舞鲤鱼庆祝丰收,一直深受广大 人民群众的喜爱,在该地区盛演不衰。鲤鱼舞的 主角为爷孙两人,通过“河边喂鱼”“鱼群抢食” “鱼跳龙门”“收获捕鱼”“庆祝丰收”等舞蹈情节, 模仿鲤鱼在水中生活的形态,摇头摆尾、生动形 象的动作,并用舞蹈加以形象化艺术表演,再加 上锣鼓的打击乐伴奏渲染气氛,整个表演欢快活 跃,动作刚劲有力,展现了丰收的喜悦情景,赢得 现场宾客的阵阵掌声。2007年5月,鲤鱼舞被列 入河源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舞龙狮:

连平民间舞龙狮活动同样由来已久。开幕 式上,在吴氏祖堂上门前上演了一场民间舞龙狮 表演。据悉,凡神诞、喜庆节日,连平都有舞龙狮 活动,以示吉祥。舞狮是一门集武术、舞蹈、锣鼓 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舞狮的套路有“醉狮”“睡 狮”“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等,舞狮时 伴以锣鼓,狮子配合音乐节奏舞动,热闹壮观的 场面吸引了众多宾客观看叫好。


精彩的舞龙狮表演。

舞布龙是连平县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距今 已有300余年历史,有祈求兴旺吉祥、顺利之意, 也有活跃气氛和造势的作用。舞布龙一般可分 “拜四门”“游龙”“翻架”“唱龙歌”“滚龙”“抢珠” “团龙”等7个情节,舞得活、舞得圆、神态真、套 路多、速度快是连平舞龙的主要艺术特征。舞蹈 演员们用力挥舞着布龙蜿蜒前行,形态逼真、动 作活泼,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舞狮和舞布龙于 2009年10月被列入河源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客家锣鼓:

当天,在吴氏祖堂下门前还举办了民间客家 锣鼓演奏。客家锣鼓即八音锣鼓,在连平当地多 被称为连平八音,是连平县极具特色的一种民间 艺术,也是乡间庆典活动的重要角色。连平八 音,顾名思义就是由鼓、锣、钹、铛、唢呐、高胡、 箫、木鱼(板眼)组成的民间吹打乐艺术。客家锣 鼓曲调高昂洪亮,演奏时周而复始,旋律欢快、热 烈而流畅,让活动现场沉浸在欢快热闹的气氛 中。据悉,2008年10月,八音锣鼓被列入河源市 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报记者 谢素婵 吴奕镇 陈仕平 见习记者 杨志奇

 



相关热词搜索:家训 花灯


上一篇:河源首届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节今日开幕
下一篇:花灯异彩纷呈 民俗彰显魅力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