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众作家邂逅大美东源齐点赞

“生态东源现代东源”采风活动圆满结束

本报讯 砥砺奋进绘蓝图,浓墨重彩著华章。8月17日至19日,为期三天的“生态东源现代东源”采风活动圆满结束。此次作家采风活动由东源县委宣传部、东源县文联主办,河源晚报社具体承办。采风活动阵容大,吸引了包括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张梅在内的省内逾30位作家参加。8月17日,以“生态东源现代东源”为主题的《笔尖下的东源记忆》(暂名)文学作品征稿活动也随即拉开序幕,征稿截止日期为10月20日。有意者可踊跃参加。


作家团队走进万绿湖。

在17日上午举行的启动仪式上,东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缪运传在致辞中说,近年来,东源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的战略定位,落实生态河源、现代河源“两个河源”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产业发展提质、城市建设提速、乡村振兴开局、精准扶贫攻坚、信访积案化解、基层党建夯实“六个主题年”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等14个专项行动,一个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文明进步、社会和谐的美丽东源正逐步呈现。他希望作家们在东源秀美的土地上,妙笔生辉,斐然成章,以灵动的文字展现东源的大美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以及近年来东源在城市发展、生态建设、精神文明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缪运传说,“生态东源现代东源”采风暨《笔尖下的东源记忆》征稿活动,旨在通过搭建省市县作家及文学爱好者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以采风、创作、展示等系统活动为载体,全面挖掘展现东源秀美的自然景观、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辉煌的发展成就,是一个抒写东源、宣传东源、感受东源的文学艺术盛宴,对于东源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写好“生态文章”“文化文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张梅认为,从1961年新丰江电站建成发电算起,这么多年过去了,万绿湖仍然是“一湖好水”,水质还能保持得跟以前一样好,这极不容易,这一湖好水就是生态东源一个最有力的佐证。生态东源令人迷恋,现代东源更让人们振奋,值得去走一走,去看一看。作家有责任、有义务深入火热的生活,写出对国家、对社会有价值的作品。这需要每一位作家,去身入,更要心入,为“生态东源,现代东源”鼓与呼,包括生态东源的一草一木,现代东源的点点滴滴,东源人们为这一切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采风组走进漳溪山楂基地。

顺天古树公园数百棵百年古树引起作家们的浓厚兴趣。

启动仪式后,与会的省市县作家还深入东源县蝴蝶岭工业园感受现代东源的魅力,到东源县新港镇风情街采访渔民并坐船游览万绿湖,感受东源县为保护万绿湖生态做出的不懈努力。18日到19日,作家们还分组深入到康禾曲龙村农会旧址、仙坑古村落、漳溪乡黄龙岩风景区、上莞镇原河源县第一届人民政府旧址和九连地委旧址、灯塔镇玉井村、顺天镇田园综合体、双江镇古驿道、蓝口镇礤头村以及义合镇下屯村阮啸仙故居等地采风。


在康禾曲龙党支部旧址采风。

老屋满墙的历史痕迹让作家们陷入了深思。

艾云(广东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仙坑古村落有大美

立秋已过,仙坑八角楼里,两株近5米高的木槿树仍然郁郁葱葱,在翠叶映衬下,朵朵红花愈显娇艳,而这两株树更给整个庭院带来了勃勃生机。18日,随着“咔嚓”一声,来自广东省作协的资深作家艾云在木槿树旁留下了自己的倩影。她说,要把这张照片作为即将结集出版的一本书的封面照,她很喜欢这里的客家院落意境,很耐看。

仙坑古村落如一本百科全书,让人百看不厌,其中八角楼就是如此。与一般建筑学家讲究结构完整和均衡感不一样,文学家的眼光关注建筑本身的色彩以及建筑的美学。在作家艾云的眼里,仙坑八角楼整个建筑有着油画般的斑澜和沧桑,尤其楼内的这些砖石都是有着生命力的,看起来很具有美感,不管是砌墙的条麻石,还是天井里铺设的鹅卵石,绝对是具有史诗般的色彩,像天井中的褐黄色地苔,屋脊上褐灰色的马头墙,处处透露出一种气质美,那种很强烈的色彩对比更让人难以忘怀。她说,八角楼就如同一幅百看不厌的油画,其美是大美,是包罗万象的,这种美即便在西方一些国家的建筑中也不多见。

徐肖楠(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万绿湖“四个特别”

何名辉,一位在万绿湖上生活了53年的老渔民,以前靠在湖上打鱼为生,如今在新港镇客家风情街开饭店发家致富,生意红红火火惹人羡。他说,这些年的创业经历证明,水好,鱼才好吃,游客才会来。这湖好水,就是渔民的财富。所以,保护一湖好水,不但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一位库区村民的责任。

17日下午,在新港镇,何名辉这一番发自肺腑的话引起了采风团不少成员的共鸣。绿水倒影,山水蓝天一色。从龙凤岛上向湖心望去,万绿湖果然大美。这让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徐肖楠感到新奇而惊讶,他首次欣赏到万绿湖风光,用手机连拍了好几张照片发给家人和朋友看。“水域特别大、特别洁净”,他用这“两个特别”概括了对万绿湖的第一印象,又随即用“两个特别”,即特别珍贵、特别难得,充分认可了东源人民为保护万绿湖这一湖好水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他说只有亲身感受到了万绿湖的美,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保护一湖好水,不但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一位库区村民的责任”这句话。

高海飚(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

采风活动收获满满

看着完善的村道建设、优雅的古树公园,以及别具一格的柠檬盆景,在引来作家们争相拍照留念的同时,也让来此采风的作家们纷纷为东源的乡村振兴措施竖起了大拇指。

而在义合镇下屯村,14幢保存完好的清代客家古民居,散落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田野间,无声中似乎在诉说着百年来的沧桑,既有碉楼里余留的烽火硝烟,也有阮啸仙书院中散发的人文底蕴,还有万和老屋墙上保留的革命痕迹。几乎每到一处,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高海飚都会拍照,认真品味东源风土人情与乡村发展,他说:“这次采风活动让我收获满满,接触到不同的人与物,看过不同的风景,不仅有了更多的人生体验,也为创作找到了不少优秀的素材。”

本报记者 张涛 彭茂洋



相关热词搜索:东源 作家 齐点赞


上一篇:商业保密知识培训
下一篇:宜居河源让百姓安居乐业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