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山光水色独为秀 世岩怪洞确为奇

山光水色独为秀 世岩怪洞确为奇

守山人用岁月守护黄牛石保护区,让风光更加旖旎

越野车沿着宁静幽远的山道一路蜿蜒而上,行走视野里满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听着耳边时不时传来的鸟鸣声,看着满山自由生长的青翠植物,身在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黄牛石保护区)这个天然大氧吧中,呼吸着洁净的空气,期待着与黄牛石来一次美丽的“邂逅”。


黄牛石保护区旖旎风光。

山顶一奇石状如黄牛。

熊祥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绝世美景

“黄牛石保护区分为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三个区域,层层深入,区内全无人烟,目前整个自然保护区都处于全封闭管理状态。”坐在副驾驶座的黄牛石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熊祥健向记者介绍道。

风车口、横坑、锅洞、九峰,这是山道上设置的四个管护站,也是四道守山关卡,日夜有守山人驻扎看护。进入保护区的第一道关卡——风车口,随着守山人的放行,我们开始沿着山路直上,当越野车经过保护区,沿路前行到水泥路尽头,就只能徒步前行。一路上,山风阵阵,掀起林海一波又一波绿浪。放眼远望,层峦叠嶂,郁郁葱葱,溪流众多,飞珠溅玉,云蒸霞蔚……这些景色让记者啧啧称奇。此时,远离城市的喧嚣,行走在此,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观察这里的一草一木,欣赏青山绿树、蓝天白云。停下来,享受迎面吹来的阵阵清风,呼吸空气中满满的负氧离子,顿时心旷神怡。

对于这片森林,已经在这里守护了18年的熊祥健十分熟悉。他指着远处高山说,再往前走就是黄牛石的所在位置了。谈及黄牛石的来历时,熊祥健介绍说,黄牛石的名字来源是因为其山顶一奇石状如黄牛而得名,由于黄牛石高山峻美,山光水色独为秀,加上沿途有一些石岩怪洞,吸引了许多徒步者前去一探奇景。

在熊祥健的带领下,记者穿越过森林,视野突然开阔起来,眼前漫山遍野一片金黄的草坡,依稀有些裸露的青石头,偶尔能看到绿叶点缀着整片山坡。经过一连串的陡坡奇石爬升、下降,横过一条干涸沟壑,穿过灌木丛、小树林,一路披荆斩棘来到了黄牛石……让记者不由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然满含深意地雕刻了一片异域风貌隐藏在森林深处。

“几十年前,黄牛石的森林环境曾经被破坏得很严重,经过几代守山人的培育,现在已经恢复了原貌。”站在黄牛石高峰,熊祥健指着眼前的森林缓缓说道。

“三步走”战略保护珍稀物种

黄牛石地处粤北九连山脉,海拔1430米,为粤东北最高峰,因其山顶云雾缭绕,山间林涛阵阵,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被人们誉为“世外桃源”。黄牛石保护区于2001年10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实质控制总面积为4450.6公顷,其中林地面积4414.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9.19%,大部分为自然林,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生态系统(A类)”自然保护区,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自然景观、水源林为主要保护对象。

这里生物资源丰富,飞禽走兽,奇花异草,应有尽有,被誉为“植物宝库、动物乐园”。2002年、2014年,黄牛石保护区先后两次开展了本地资源调查,共记录到了维管植物1549种(含种下等级),隶属于206科766属;记录到野生动物23目64科172种。

“世外桃源”也不是从始至终就安宁祥和的。早年间,乱砍滥伐、偷盗偷猎现象层出不穷,对黄牛石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2001年时,保护区内森林蓄积量仅18.6万立方米。管理处制定了“三步走”战略:2001-2007年,严格控制乱砍滥伐行为;2007-2012年,大力打击偷盗偷猎行为;2012年至今,从防山火、防虫害、哺育稀有物种等方面着手,调节森林生态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通过多年努力,如今保护区内的植物种类比2002年调查时发现的多了139种,野生动物比之前记录到的多了80种。

在这么多种类的动植物中,熊祥健特别提到了南方红豆杉、观光木、半枫荷三种植物。从2013至2016年间,为对珍稀物种进行拯救与扩大,黄牛石保护区管理处开始了“人工培植”。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南方红豆杉,在保护区内仅发现了5株原生木;而被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植物的观光木,原生的只有19株;同为二级保护植物的半枫荷,仅记录到了一株。管理处经过人工培植,种下了1200株南方红豆杉、101株观光木、600多株半枫荷,基本都存活下来了。

盼望专业林业“新人”的到来

作为进入保护区的第一道关卡,风车口管护站负责的范围是最小的,他们日常最紧要的工作是对进出的人进行登记入册。值班的余房竻、谢文树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保护区内32户共计150多位本地居民就已经进行了生态移民,如今区内无人居住,但山的另一边还有几个村子,村民有时需借道通行,但进出都要登记,并签署森林防护告知书。

黄牛石保护区实施全封闭式管理,这在河源,还是唯一一个。四个管护站,每个站点两人以上进行全天24小时管护,当地森林公安还在里面设了一个警务区,防护不可谓不严。在过去几年间,黄牛石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登山爱好者,本着“科学合理开发”的理念,管理处在经过审核批准后也会同意部分登山者进入非核心区。而如今,为贯彻落实“把河源建设成为广东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的任务目标,保护区将“生态优先、保护第一”作为管理宗旨。

从2000年6月来到黄牛石保护区,熊祥健已经在这里度过了18个年头,从风华正茂、步伐矫健的小伙子,慢慢变成了鬓发染霜、风华不再的中年大叔,他说自己已经离不开黄牛石了。与管理处的6名员工一样,与管护站的十几名护林员一样,他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了寂寂无声的广阔山林里,变得与树木一样沉默、稳重。

现在,熊祥健心里只有一个困扰,他希望保护区能有更专业的林业人才、更好的科研器械,加强科研宣教,把黄牛石保护区的丰富自然资源发掘出来,造福群众。熊祥健告诉记者,保护区已经10年没有进新人了,只剩下他们一帮不太懂新技术的“老头子”,“已经连续两年降低要求对公招聘了,还是没能招到人,没有年轻人愿意来这偏远山区啊。”熊祥健叹息道。

本报记者 杨容 彭茂洋 见习记者 吴文婷






上一篇:总台的进博会时间——航拍团队的一天
下一篇:艾滋病科普知识你了解吗?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