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应与学生一起进餐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19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从4月1日开始执行。《规定》明确,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据人民网3月20日)
别让陪餐成了纸上规定
陪餐制度并非一项新制度,在河源一些学校也早已经在实施了。事实上,早在2012年,在教育部等15个部门印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中就提到“供餐模式应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为确保食品安全,学校负责人应陪餐,餐费自理”。从校园食品安全角度而言,陪餐制度的确有一定意义,即使这样,好制度也需要付诸行动才有价值,并且要持之以恒地实施。教育部门下发文件规定,各学校按规章实施,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缺乏有力监督,加上发布的规定并没有完善追责细节,陪餐制度也就成了一种摆设。
实施陪餐制度无非就是要保障食品安全。校方其实还可以通过用餐信息公开化,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等形式,向师生家长公开食品来源、陪餐人员等信息,不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饭堂一起体验,参与校园饭堂的管理与监督,让陪餐制度能够按照程序实施下去。
吴奕镇
校长陪餐“陪”出责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以食为天”,这两句话一结合,不难看出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近几年,校园食品卫生事件屡见不鲜,再一次凸显了机制建设的必要性。执行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应与学生一起进餐的规定,实现了学校负责人与学生的风险共担。从个体自我保护的本能来看,学校负责人为自身安全着想,自然要保证食品安全。
校长陪餐是在校园食品的结果位置加了一道安全阀,从原料采购到加工制作,再到端上餐桌,每个环节都不掉链子。校长不吃小灶、不搞特殊,就能倒逼校长重新重视校园食品安全整个链条,让这一长串链条能经得起反复敲打。陪餐只是一种倒逼手段,目的是激活责任心,让校长通过陪餐“陪”出更多的责任感。让“负责人在场”的精神倒灌回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也让校长通过陪餐,明确校园食品在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要严肃问责学校负责人。
刘曦
陪餐就能根治“舌尖”安全?
对于校园饮食安全,校长园长同桌陪餐,就可高枕无忧?别的不说,单说执行力的问题。众所周知,多数校长园长公务繁忙,有些校长还需要承担教学工作,要求他们每日来陪餐,确实强人所难。执行起来必然有难度,极易沦为“制度白条”。如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假陪餐”就可能会出现。
笔者认为,校长园长应该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定期陪餐不仅仅是考虑到食品安全的问题,一块吃饭也是希望跟孩子增进交流。如果用制度来约束,则显示职能部门对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管之无力又无奈。如果执行监管不到位,陪餐于根治校园“舌尖”安全来讲,终归是画饼充饥,一厢情愿而已。
一句话,校园食品安全不能靠校长园长“以身试饭”的陪绑来实现。只有从供餐、生产到日常监管,再到事后追责,安全责任链条每一环都无懈可击,那时真正的安全或才能从纸面变为现实。
张涛
上一篇:亲子关系需要“刚刚好”
下一篇:对善举泼冷水的行为可休矣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