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河源市七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政协河源市七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真知灼见促发展 同心协力谱新篇
大会发言是政协履行职能、建言献策的重要形式,也是政协参政议政水平的直接体现。昨日上午,政协河源市七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6位政协委员就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民营企业发展、教研队伍薄弱、打造模具产业链、打响“恐龙名片”、做大红色历史文化等话题,直面问题,建言献策。
邹映池: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今年是我市启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开局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明确要求每个县区力争建设一个以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农业产业兴旺的新格局。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大部分存在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分散经营模式,专业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品牌少竞争力弱、园区规划滞后、带动建设动能不足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全力推进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是加快把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的重要抓手。因此,市政协委员邹映池建议,要精心培育特色产业,抓好园区科学规划;聚集社会资源力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引入与培养,注入乡村发展新动能。
何伟国: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在我市,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扩大税收、增加就业、提高投资、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经济结构调整、政策不到位、用工难等客观因素影响,也有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队伍素质不强等自身因素。因此,市政协委员何伟国建议,政府部门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市领导挂钩联系民营企业考核制度,推动一系列的优惠和扶持政策落地并有效实施,同时要大力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将降低企业成本的实施情况纳入部门、县区领导班子年度考评体系,列入市政府重点督导项目。
赖曼珍:充实教研队伍力量
目前,全市上下正在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创建工作,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必须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然而,当前我市教研队伍力量薄弱,教研人员严重不足、学科配备不齐,甚至有多个学科长期都没有教研员,长期无法进行有效的教研和有效的教学指导,严重制约了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和教育事业的高水平发展,更无法满足当今教研教改以及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建设的需要。因此,市政协委员赖曼珍建议,市委、市政府要为我市教育充实教研和科研力量,助力河源教育内涵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让河源教育更加扎实、更加自信地迈向教育现代化目标;市、县(区)机构编制委员会会同教育部门统筹整合教育系统编制,合理调配城乡教师编制。
姚家芳:擦亮“恐龙名片”
我市城市名片是:“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然而,当前我市恐龙化石资源正在不断遭到破坏。恐龙化石是人类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后果无法想象。可以说,恐龙化石遗迹的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此,市政协委员姚家芳建议,要切实加大恐龙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严格执行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明确划定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并划出一定面积的保护地带;对保护区遭受的各类不法行为及时严厉制止,清理现有违法建筑,保护恐龙资源不受侵害。同时要合理开发建设恐龙遗迹公园,定期举办国际恐龙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研讨会,将保护区周边的区域发展规划与恐龙资源开发挂钩,建设恐龙系列文创基地,开发恐龙主题的特色小镇,“筑巢引凤”,吸纳更多优秀文创人才落户河源,提升河源文化底蕴。
刘跃:打造模具产业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模具产业链的发展,专门出台了扶持模具产业链发展的优惠政策,河源高新区将模具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并出台了系列支持举措。但受多因素的制约,模具产业在我市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存在模具企业落地数量少、投产企业配套困难、未投产的模具企业信心不足等。因此,市政协委员刘跃建议统筹模具产业的整体规划。由于市高新区的土地资源有限,可以考虑由市政府统筹安排集合源城区、江东新区、东源县蝴蝶岭工业园区的部分土地资源,落地一批模具企业;政府要协调、引导河源龙记和河源硬质合金产业等模具企业的上游产业企业,与模具产业携手形成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推动河源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叶建勋:挖掘红色历史文化
目前,我市已挖掘了阮啸仙故居、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革命遗址共244处。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优秀的红色历史文化,提升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市政协委员叶建勋建议,利用红色历史文化教育阵地提升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利用红色阵地开展寓教于乐的红色熏陶。同时加强对红色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筑牢提升乡风文明的教育阵地。打造红色历史文化示范点。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大力打造“红色村”、红色主题公园、红色主题场馆,逐步形成立体、直观、生动的红色教育基地群,重点打造若干个在全省有特色、叫得响的红色品牌。
本报记者 刘曦 张涛/文 陈仕平 杨志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