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建言献策促发展齐心协力谱新篇
“两会”期间,出席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和政协河源市七届三次会议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满怀激情,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进行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总结去年工作客观具体、实事求是,部署今年任务重点突出、举措实在,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好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打造人民幸福心城。围绕这些主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关键词:营商环境
注重发展本地民营经济
市政协委员姚永达认为,除注重招商引资外,政府也要注重发展本地民营经济,要营造比现在更好的营商环境,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吸引乡贤回乡发展,进而支持本地经济发展。不可否认,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对民营经济发展都很重视。不过,政府不要指望开一两次座谈会就能了解到一个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所有问题。企业,尤其是地方民营经济企业,往往是有特殊需求的,建议以工商联为平台,定期举行民营经济座谈会,倾听企业的真正需求。条件成熟时,可尝试建立企业家约谈工商联领导制度。
市政协委员熊美英认为,报告中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省“民营经济十条”政策,出台我市相关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这很好。作为欠发达的山区地级市,政府更应该注重提高地方的营商环境,让企业享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政府制定的一些具体扶持政策要具体、具体、再具体,执行时要落地、落地、再落地。假如我市营商环境能走在全省前列,发展的机会将会更多,更能留住企业。
市人大代表廖东帆认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是我市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工作之一。他说,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成效,首先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和创业者从中受益,同时,要着力采取“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创新+产业化”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招商,积极主动走出去,想方设法找资源、寻项目,实行招商领域全覆盖,实现招商成效新突破。要加强“以商引商”,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体,即以先入驻企业的信誉去获取企业的信任,支持和鼓励各企业把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引入河源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市人大代表曹景旺就这一点有所思考,更有所行动。他认为,科学推动茶产业的发展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种种好处,甚至可以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火车头”。前年,他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建议,这一建议被作为重点督办建议,推动了我市出台关于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机制保障推进茶产业发展。
除此之外,来自省定贫困村的曹景旺还建议,充分结合黄花村(紫金县紫城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优势,在历史悠久的黄花茶上做文章,做大产业,把黄花村建成一个集生态旅游、观光、教育、科普为一体的茶园综合体,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真正把黄花茶的品牌擦亮打响,实现民富村美。他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工程,推动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协调发展,激发茶产业品牌活力,打造有品牌、有文化的企业,助推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我市的茶叶走向全国和世界。
市人大代表骆碧群同样关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等内容,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人大代表,听完报告后久久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她希望政府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能更多注重因地制宜的发展,根据不同村居的特色文化,选择合适当地发展的产业,并结合当地文化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保护好农村传统文化和民居。此外,她还希望通过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督促好相关资金的落实,把钱花在刀刃上,助力我市在2019年农业高质量发展再上一个台阶,使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新成效。
关键词:农村医疗健康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把“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列为今年政府要做好的十件实事之一,这很好,希望能够落实到位,尤其是农村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要解决好。作为广东高校5位心理咨询督导专家之一,市政协委员廖志刚一直很关注农村群众心理健康问题。他说,对于农村群众心理健康,农村卫生站、学校也应该挑起担子,不能缺位。有道是“心病还要心药医”,对于农村群众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还需要早发现,早预防,及早干预最见成效,尤其是一些服务于农村的医生,要懂得心理疾病的鉴定、诊断以及监护,这些相当重要,可以防患于未然。
市人大代表廖碧常则认为,近年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县区各类医疗人才依旧匮乏,存在专业知识不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尤其是缺乏学科带头人,吸引和留住人才是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关键。他提出,政府要加大对医疗建设的投入,提升县域医疗水平,增强县域医院的实力,让患者安心在县域医院接受治疗。
关键词:人才
提高待遇留住人才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推动人才引进政策有效落地,加快人才公寓和专家楼建设。市政协委员叶风华表示,前不久我市人才驿站的挂牌,让他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重视。他希望,我市围绕发展实际,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契合我市发展实际的紧缺型人才,解决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要大力建设人才公寓,提高福利待遇,让人才留得住,安心工作。同时,他表示,要平等对待本地现有人才和外来引进的人才,一碗水端平,让人才享受同等的待遇。
市政协委员何丽琴表示,目前,我市人才引进存在与本地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不够同步,以及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够深度融合等问题。建议做好人才搭台文章、分类别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分产业建立领军人才信息库、分专业培训提升人才能力,形成“人才紧跟产业走,产业依靠人才兴”的互融互促局面。
此外,市政协委员李志忠也表示,希望市委市政府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并纳入当年的财政预算,通过提高人才的年薪和待遇留住人才。
关键词:养老
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范志君表示,据统计,到2018年底,我市60周岁的老人有40万人,80周岁老人接近10万人。目前,全市有福利院6个、敬老院94个,入住率仅为16%。总体上说,我市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存在缺乏政策扶持、投入力度不够、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和养老服务队伍素质偏低的问题。因此,范志君建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通过社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手段,来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首先,各级政府加大投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其次,多元参与,鼓励扶持社会兴办养老机构;最后,倡导居家养老,发展全方位养老模式。
本报记者 郑婷影 刘曦 张涛 彭茂洋/文 陈仕平/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