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118件
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118件
件件关系发展大局 事事关乎民情民生
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围绕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118件建议,其中工交财经类28件、农村农业类24件、城建环资类23件、教科文卫类34件、政策法规类7件、其他类2件。代表们所提出的建议涉及我市经济、社会、文化、城建、法律法规等各项事业的重大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会后将按程序移交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
关键词:停车难
建设智能共享停车管理平台
市人大代表潘建斌、游玉文、黄翠芳、邱秀娟、陈杰对市区停车难问题十分关注。据调查,市区停车位供需已严重失衡,而市区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等停车场开放和利用不足,闲置浪费。为此,他们联名建议在市区建设智能共享停车管理平台,解决停车难、行车难问题。
几位人大代表建议,加大力度建设智能立体停车场,实行移动扫码支付,提高停车效率;尽快出台相关收费标准,让《河源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实施细则》尽快落地实施;建设智能共享停车管理平台,中心城区的主要道路(兴源路、大同路、红星路、新风路等)实行计时收费停车,移动支付付费,规范停车收费,利用价格杠杆原理,调节停车供需之间的矛盾,提高停车位的使用率、周转率。
此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将部分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和住宅小区闲置出来的停车位共享出来,实行计时有偿停放,实现错峰、错时停车,缓解市区停车难问题。
关键词:农村文化
培养一批新农村工匠
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针对我市农村存在的赌博、迷信等问题,市人大代表张建中建议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农村文化建设所需的工匠。
张建中建议,加大财政对农村文化资金的投入,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文化生活支出,增加村级文化生活设施,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活动场所;同时,重视乡土文化,充分发掘我市优良的乡土文化,弘扬客家优良传统。更重要的是,抓好教育培训,发掘村民的一技之长,着力培养出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的“茶匠”“石匠”“木匠”等工匠,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农村实用技能。
关键词:农村医保
降低特定病种医保报销门槛
我市自2003年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以来,至今已覆盖至全市城乡居民,但在参保人员中相当部分人群属于患特殊病种群体。尽管我市已经出台了《关于开展河源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医疗费用报销工作的通知》(试行),将高血压、糖尿病等28种门诊特定病种的医疗费用纳入城乡居民医保报销范围,但在实际运作中,因患者必须到县城或市区的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买药才符合报销手续,乡镇医院或药店买药不能报销,大大增加了偏远地区患特殊病种群体就医的路费、时间及购药成本。
为此,池智勇等市人大代表向大会递交了《关于降低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医疗费用的建议》,建议加大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医疗费用报销宣传力度的同时,优化调整门诊特殊病种报销办法,在核定年度报销总额不变的前提下,允许患者将门诊(包括乡镇医院)或药店买药列入报销范围,确保惠民政策惠及百姓。
关键词:自闭症
关注乡镇自闭症儿童成长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终生的疾病,新生儿患病率多达1%,目前,我市乡镇自闭症儿童康复救助中心还存在社会各方重视不够、公办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严重缺乏、民办自闭症康复机构难以满足需求以及自闭症儿童康复费用高等问题。
市人大代表廖延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关于关注乡镇自闭症儿童成长的建议》,建议加强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公益宣传和检查,引起各方重视,做到及早诊断、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消除社会歧视;加强扶持民办特殊教育机构,将民办自闭症儿童康复培训机构纳入到特殊教育体系内;同时在我市现有相关院校的师范、特教、幼教等专业中增设自闭症儿童特训专业,培养特训师资。此外,廖延立还建议政府在政策、财政方面提供支持,在每个学校配备特殊教育背景教师,鼓励普通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招收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接受融合教育,并通过补助促进自闭症儿童家庭积极面对。
关键词: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不仅有利于加快促进我市农村发展,同样也对推动我市“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的提效破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市人大代表潘石源向大会递交了《关于大力发展以“花”为特色的旅游业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
潘石源在建议中表示,目前我市拥有连平桃花、龙川油茶花、东源梨花等各种特色的花海,吸引了各方游客前来观光旅行消费,促进当地的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的发展。因此,建议由林业、农业、旅游部门联合牵头,调研适合我市以果花、树花为特色的旅游业,规划和绘制适合我市的以“花”为特色的旅游业景点规划布局,打造有特色的“花色”旅游景点。同时鼓励原有桉树林企业、桉树种植户进行积极改造,并转型为以花为观赏、客家特色饮食、民宿一体化的旅游业,在吸引游客观赏带动周边饮食、民宿、客家农产品市场兴旺的同时,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民增收
打造农业信息化平台
针对我市本地农业产业信息化落后、销售渠道不足且缺乏有效手段监督品质及安全等问题,为提升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农产品产得出、销得好,打造本地知名农产品品牌,市人大代表黄如庭建议市政府打造农业信息化平台。
黄如庭建议,建设本地特色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向消费者展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建设“三品一标”系统平台,通过高效合理的申报、认证、管理流程,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进行认证管理;搭建本地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本报记者 郑婷影 彭茂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