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首设“代表通道”,10名代表亮相答记者问 带来满满民生“干货”
本报讯 据羊城晚报消息,昨日上午7时55分,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前,本届人代会首次设立的“代表通道”正式开放。全汉炎、房玉红、梁士伦、周剑、梁凤仪、詹文光、林炜霞、郑舜英、陈坦、温东岸等10名代表先后亮相并回答记者提问,带来满满的民生“干货”。
省人大代表、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
引导社会对教育、成功重新定义
各个学校都在校内减负,但学生在校外补习的负担并没有明显减轻,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对此,全汉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减负首先要理念、观念先导。媒体也要引导社会对人才、教育、成功重新定义。”
全汉炎表示,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行政部门要继续推进教育改革,改革评价机制、培养方式,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学位,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学校也不应被功利绑架,要回归到教育本源,要促进人的全面、全体、个性、主动、终生发展。
省人大代表、广东省税务局企业所得税处主任科员林炜霞——
努力让每一位纳税人都享受到政策红利
新个税法有哪些亮点?林炜霞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一是实现了普惠性减税降负,特别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获得更多减税红利。二是实现了精准减税。子女教育支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充分体现了税制的公平性、合理性。三是由原来代扣代缴变化为可以亲自参与办税,让纳税人提高了纳税意识。
她还表示,广东税务部门将迅速升级配套的征管信息系统,推广“个人所得税”APP,努力让每一位纳税人便捷顺利地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省人大代表、连南瑶族自治县农机安全监理站站长房玉红——
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要想富,先修路。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仍很薄弱,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房玉红建议,广东省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房玉红说,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下,粤北少数民族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议完善对粤北地区的林区林农生态补偿机制,出台针对性倾斜政策,给予林地资金补偿,解决林农生活出路,让林农自愿退出林地,主动承担保护生态的责任。”
省人大代表、潮州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主任郑舜英——
看潮剧演出的观众已趋年轻化
潮剧传承发展面临怎样的问题?郑舜英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潮剧历史悠久,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现在把传承保护、守正创新放在重点位置,每年坚持做好经典剧目的传承工作,像韩愈治潮、曹营恋歌等等,都得到很高的评价。”
为培育潮剧新观众,潮剧也在创作新剧目吸引更多观众,开展“潮剧进校园”“潮剧进社区”“潮剧进大剧院”等活动。“现在,看潮剧演出的观众已趋年轻化。我估计目前潮剧的忠实观众有100万人左右,年轻观众大概占到三成。”
省人大代表、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
粤港澳三地应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珠三角与港澳如何实现差异化协同发展?梁士伦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粤港澳三地发展优势的互补性很强。
他认为,首先,珠三角九市要树立起大湾区意识,跳出珠三角,用全球视野谋划三地错位发展,优势协同互补。其次,更加注重创新引领,以广深港澳创新带为主轴,珠三角九市结合自身优势,明确发展方向。第三,协同打造真正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第四,协同打造高质量的生态宜居和创业湾区,如创新创业、生态旅游,尤其是医疗保障、民生服务方面形成一体化的平台。
省人大代表,化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陈坦——
弘扬正能量,把县乡人大工作推上新台阶
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县乡人大工作时如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陈坦答记者问时认为,县乡人大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把人大工作做到位;其次要加强学习培训,组织好代表向选民履职述职;第三要发挥好镇人大工作室、村代表联络站的作用,将各种监督措施落实到位,用好省人大给予地方的资金支持,做好地方财政预算;最后,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弘扬正能量,把县乡人大工作推上新台阶。
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厚街镇委书记詹文光——
引导企业增加科研投入
东莞厚街是全国闻名的制造业重镇。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大背景下,如何转型升级,如何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对记者抛出的这一问题,詹文光表示,厚街镇将用足政策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发展质量,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的各项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将依法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比如提供公共交通、外来员工子女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让企业家和外来员工有归属感,扎根下来。”
省人大代表、广东昭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梁凤仪——
民企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使命担当
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梁凤仪一出场就被问及有关产业发展的问题。她希望,佛山利用好广佛同城资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她认为,在新的时代,广大民营企业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使命担当。“佛山的优秀企业闻风而动,许多大企业早就把高质量发展摆在了第一位。”
民营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梁凤仪表示,希望建立“亲、清”型政商关系;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要关注劳动法律执行层面的一些不良现象,帮助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代表、河源兴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温东岸——
建立生态补偿资金,专项保护东江水质
广东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哪些好建议?面对记者提问,温东岸表示,他最关注的是东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
“东江流域上游是东江水库,是香港、深圳、东莞和惠州等地4000多万人口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数十年来河源人民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源地,守得一湖清水,做了很多工作。”他建议,为了防止东江水质污染,省政府应更加重视东江流域水源地的保护。
一是建立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专项保护东江水系源头库区的水质。二是尽快提高现行环保专项资金补助标准,取消地方环保项目资金配套要求。三是上级部门应建立更科学的考核机制。
省人大代表、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剑——
科技创新人才最为重要
广东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进步?周剑表示,广东省过去一年出台的系列政策,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好的环境生态和市场机制。但不管是科技创新还是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最为重要。他认为,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推动产学研合作,让更多的科技研究成果能够落地和产业化。
他还建议,科技创新教育先行,要把人工智能、机器人教育纳入到中小学、大学的课程当中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