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我市将大力推进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

我市将大力推进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

确保明年底农村乡镇初中基本建成寄宿制学校
 

本报讯 记者 刘曦 日前,我市印发《河源市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习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记者获悉,我市将大力推进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通过三年(2018-2020年)努力,使全市农村乡镇初中基本建成寄宿制学校,实现全寄宿制管理,有需求的部分乡镇中心小学建成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

《方案》要求,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按照《河源市2018-2020年寄宿制学校项目建设规划》,对各寄宿制学校规划建设的项目,提前谋划,积极组织实施,到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改建扩建、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任务,按标准建好配齐生活卫生设施,整体提升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水平。鼓励和支持农村中心小学办成寄宿制学校,基本满足农村偏远山区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寄宿需求,逐步吸引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到乡镇寄宿制学校就读,使之能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在建设标准上,到2020年,规划保留的寄宿制学校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寄宿制学校的校舍、师资、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音美器材以及运动场地等配备全部达标,学生宿舍、食堂和厕所等生活设施要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需要。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开水供应设备和淋浴设施,消防和应急照明设备达到有关要求,在校门、宿舍等关键位置安装摄像头和报警装置,宿舍区应配备急救箱。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坚决消除“大通铺”现象。农村校舍和生活设施建设要达到坚固、安全、适用的要求,对低标准校舍进行安全加固及功能提升,确保校舍安全,形成适宜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改善寄宿学生膳食营养水平

《方案》强调,要关爱寄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采取政策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寄宿学生提供周五下午和周日下午往返家校的车辆交通服务,保障寄宿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要提高寄宿制学校卫生保障能力,通过加强配置学校医务室医护人员(或购买服务),或与乡镇医院建立寄宿学生医疗应急“绿色通道”等措施,提高寄宿制学校学生医疗保障水平。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形式配备学校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为农村寄宿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专门咨询及服务,保障学生和儿童心理健康。

同时,要改善寄宿学生膳食营养水平,加快学校食堂建设,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学生食堂,优化学生营养餐工程,逐步实现从课间加餐向食堂供餐模式转变,从零星配餐向完整午餐转变,努力改善学生膳食结构。要加强学生食堂管理,在食品采购、操作流程、卫生状况等环节严格把关,让学生吃饱、吃好并达到营养均衡。

提高寄宿制学校教师待遇

《方案》要求,要全面加强寄宿制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小学1:21.5、初中1:16标准为农村寄宿制学校配足配齐教职员,原则上专任教师占教职员编制比例小学不低于92%、初中不低于88%,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寄宿制学校配足配齐生活服务人员。

同时,要提高寄宿制学校教师待遇,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使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要保障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乡镇工作补贴全部落实到位。继续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在寄宿制学校建设时应一并考虑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

此外,要大力提升寄宿制学校教师和生活服务人员素质,把寄宿制学校教师和生活服务人员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证经费投入、培训时间和质量。加大市、县两级中小学师资培训对乡村教师倾斜力度,2020年前,每年对全市乡村教师、校长进行不少于72学时的培训。加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寄宿制学校教育质量。






上一篇:丁红都调研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乡村旅游工作时强调
下一篇:丁红都调研媒体融合发展工作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