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昨日上午答记者问 出台法规约束科研伦理
本报讯 据新华网消息,昨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副部长李萌、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贺德方、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出席记者会。王志刚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澳门的科技力量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王志刚表示,澳门科技力量是国家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上,要把香港、澳门科技力量统筹起来,与内地科技力量一起建设好大湾区。把内地和澳门科技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1+1大于2的作用,聚焦大湾区建设。同时也在国家整体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能力方面,把澳门作为一个重要的力量用好、合作好。
2020年,中国将要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王志刚认为,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依然存在着短板,在基础研究方面,特别是0到1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方面存在不足,而且创新生态构建上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突破这些短板,则需要依靠广大科技人员,更好地调动一切愿意参与科技创新的资源,政府部门则要更好地解决法律政策环境、资源配置等问题。
王志刚还特别提到了基础研究投入、加强原始创新能力的话题。他认为,必须把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总体布局中的重点,而且,还要调动地方、企业对于基础研究投入的热情。
王志刚提到,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要让科研人员能够全心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目前科研人员在“帽子”“牌子”“报销”“填表”等方面有很多的困扰,要积极推动各项改革成果落地。
王志刚还说,在这样一个媒体发达的年代,一些政策的知晓度却不够高,很多政策和文件的传播反而变慢了,而知晓度是让政策落地的前提条件。
对于科研伦理和学风作风的问题,王志刚谈到,今天的科技依然有趋利避害的要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带来的是人们在工具方面、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延伸,但同时,生物识别会不会造成隐私问题?所以,只要不断进行科学研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化,都要求科学家对社会和自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约束,要有科学精神,要将伦理作风和操守做法、法律法规等进行统筹考虑。
王志刚介绍,今后将继续出台涉及科研活动伦理、学风作风等的相关文件或法规,对科研活动进行引导和约束,讲清楚科学家应该怎么做,科学活动有何规范,成果转化有何规定,使我们科技人员更加理性、尊重规律、敬畏法律,对于那些为了个人名利罔顾法律的行为要加以约束。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