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学习”“党建+生态”“党建+产业”“党建+文化”……
“党建+学习”“党建+生态”“党建+产业”“党建+文化”……
紫金吉洞村坚持“党建+N”引领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以来,紫金县上义镇吉洞村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作为村“两委”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核心堡垒、党员示范带动、政策宣传引导、村民理事会和外出乡贤作用,取得初步成效。截至昨日,该村已拆除危旧房21座157间3989平方米、废弃猪牛栏64间1840平方米;已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杂物垃圾、沟渠池塘淤泥共20处18616平方米。
“党建+学习”人人争先
为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吉洞村不断强化村党支部核心引领作用,突出“党建+学习”,增强党支部服务能力,坚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意识和政治意识,还利用支部党建微信群、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深入学习相关会议精神,确保党的主张传达到支部每一名党员。
按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吉洞村突出“党建+生态”,打造美丽宜居新吉洞,并始终坚持党员带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门成立3个理事会和党员志愿服务队,团结动员全村在家党员、群众、师生深入开展“乡风文明我先行”活动,深度参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集中开展党员志愿活动9次共650多人次,对村边、田边、路边、河边的垃圾进行清理,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通过该村党员带头助力“三清三拆”,也极大改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并积极自发参与“三清三拆”,党员群众的团结力、向心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党建+产业”致富一大片
群众富不富,全靠党支部。吉洞村坚持以“抓党建促脱贫”为主线,围绕群众脱贫需求,系统谋划,合力攻坚,全体党员干部齐动员,帮扶单位持续发力,实行目标倒逼、责任倒排,集中力量攻堡垒、解难题。
在村级收入方面,吉洞村采取入股工业园、积极引进计划投资3亿元的吉洞白水寨生态旅游项目等形式提高村集体收入。在精准帮扶方面,该村因人施策、多措叠加,构建“党组织+产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成立6个种养专业合作社,建起2个茶叶种植基地、1个香蕉种植基地、1个百香果种植基地、1个小黄姜种植基地、2个三黄鸡养殖基地和3个蜜蜂养殖基地,带动村民种植茶叶及发展养蜂等产业,实现村民脱贫增收,带动该村150户900人发展种养,村民实现人年均收入1.5万多元。
在此基础上,吉洞村还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民生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加速推进了乡村振兴的建设步伐,同时实施村道亮灯工程,为村主干道安装80盏路灯,彻底改变该村无路灯的落后面貌,还实施校园提升改造工程,投资约42万元对吉洞小学校园、运动场、校道等进行改造升级,极大改善师生的教学条件。按照县统一部署,建设村级卫生站一座,规划建设村级综合性文体广场和污水处理设施,拟于近期完成选址清表工作。
“党建+文化”家家受教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当地村民理事会的努力下,吉洞村筹资700多万在原址重建了吉洞温氏宗祠,成为联系乡贤乡情的纽带。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吉洞村积极推行“党建+文化”,充分利用新建温氏祠堂、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古屋“树德堂”、县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古屋“七十二塅”、客家特色古屋“天宝楼”“中和堂”、上古神殿、三奶娘庙、庵排观音庙、温铎烈士墓等文化资源,修订完善吉洞村村规民约,大力弘扬温氏家风家训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振农民精气神,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此外,吉洞村还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坚决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攻坚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好母亲、好媳妇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