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珠江口大都市圈呼之欲出
深中通道、妈湾跨海通道等工程加码建设,大湾区新兴产业加快向珠江口布局
环珠江口大都市圈呼之欲出
7 月4 日,历经10 小时的连续施工,世界最大跨径海中悬索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的重达1800 吨的东索塔首个巨型钢吊箱成功下放,对伶仃洋大桥索 塔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与深中通道施工现场隔海相望,深圳市内首条海底隧道——妈湾跨海通道即将开掘,这条水陆两栖通道将前海和宝安“龙头”大铲湾相连接,并通过沿江高 速通达湾区各城市。
这些伶仃洋上诸多超级工程无不透露出珠江口城市布局的新动向:广州向南布局,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向西发力;珠江西岸的佛山、中山、珠海向东发展。 各方布局合力下,一个环珠江口都市圈呼之欲出,珠三角城市格局迎来了重大变化。
制造业城市的点状布局
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 区域,世界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 海岸100公里以内的地区。
在整个大湾区,南沙是地理几何中心,以南沙中心为 圆心,半径100 公里以内,囊括了大湾区大部分城市。记者 发现,环珠江口都市圈的地理几何中心,将从南沙南移近 40公里,来到伶仃洋的中心洋面,更加靠近珠江出海口。 在珠江西岸,佛山将汇聚了最优质资源、担负着战略 转型使命的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选址放在了华南的交 通枢纽广州南站附近,重心向东南转移。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市,佛山没有出海口,通过布局三 龙湾及广佛同城的力量,未来广州地铁22 号线将经过广州 南站连起南沙和白云机场。佛山通往海洋和内地市场的 通道将同时被打通。
佛山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报告明确,将三龙湾打造成 为全市乃至珠三角的创新资源密集、创新成果丰硕、创新 氛围浓厚的创新高地。
佛山知名评论员龙建刚认为:三龙湾的能量,即决定 了佛山在大湾区的分量。
在中山,翠亨新区的规划几经修改,最后因为深中通 道工程的实施,新区定位为珠三角西岸广阔腹地、承接深 港地区高端产业和优质要素的桥头堡。近年来,中山对 接珠江东岸的愿望非常强烈,作为深中通道西岸的登陆 点,翠亨新区在对接深圳前海及空港新城资源方面将发 挥重要作用,有望带动中山实现大跨越发展。
在珠江东岸,东莞将重点打造滨海湾新区。7 月初,滨 海湾新区规划正式印发,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出台后,广东省政府审议通过的首个省级新区的发展规划。
新区由长安新区、沙角地区和威远岛三大板块组成, 规划面积83.2 平方公里。规划中,滨海湾新区在沙角和交 椅湾的南部滨海岸线预留了一片总部走廊,面向全球吸引 知名企业设置国际和区域总部。未来东莞的“珠江新城” 将在这一片区域崛起。滨海湾新区,向西与广州融合,向 南将与深圳对接,将成为东莞未来20年内新的增长极。
三个制造业城市不约而同在伶仃洋畔选点布局,凸显 了制造业城市融入大湾区的渴望。
广深枢纽的大棋局
相比于三个制造业城市的点状布局,广深这两大湾区 枢纽在伶仃洋畔的落子,布局更加宏大,行棋也更有章法。 为了打造更为理想的出海口,2005年,广州设立南沙区,深 度实施南拓战略。从地图上看,南沙像船头插入伶仃洋,让广 州市有了足够的空间发展港口经济和海洋经济。
从2012 年到2018 年,广州南沙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由 809 亿元提高至1459 亿元,年均增长11.6%;税收总额由 251 亿元提高至555.7 亿元,年均增长13.5%;进出口总额由 869 亿元提高至2063.9 亿元,年均增长15.4%,成为广州新 的增长极。
广州在珠江口是一个三角形的布局。南沙是船头,而 在南沙背后的黄埔和广州南站,也是广州走向珠江口的重要 支撑。南沙是国家级自贸片区,黄埔是国家级的开发区,而 位于番禺的广州南站是华南的交通枢纽。这三枚棋子,通过 遍布全球的航线、IAB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以及连通全国 的高铁网络,将广州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产业创新的优势, 和对接港澳、对外开放桥头堡的优势结合在了一起,让开放、 产业、物流的动能驱动广州这艘巨轮驶向海洋。
相比于广州的三角形布局,深圳的规划可谓带状布局。 沿着西部伶仃洋海岸线,亚洲最大的地下火车站福田 站,广深港高铁呼啸而过。近日公布的《广州市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2018—2035 年)》显示,广深之间将再建设一条 高铁线路,实现宝安机场与白云机场20多分钟互通。
深圳机场也偏安珠江口。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国际客 运航线通达全球50 城,数量在国内主要机场中排名第五。 预计5到10年跻身全球机场TOP20。
除了空中航线外,位于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的深 圳港,在海上连接全球300 多城。2018 年深圳港集装箱吞 吐量达2573.6 万标准箱,居全球第四,开辟国际班轮航线 245 条,通往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 多个港口,覆盖了 世界十二大航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广东三大自贸片区外,南沙、空港 新城、滨海湾新区、翠亨新区分别是广州、深圳、东莞和中 山的城市副中心,三龙湾是佛山重点发展区域,城市副中 心和重点发展区域一律沿珠江口布局,透露了大湾区城市 面朝大海、连接世界的发展共鸣。
产业集群整体升级
7 月的东莞港,目光所及处全是集装箱、装载机、卸载 机和各式各样的吊车、拖车,一片繁忙景象。2018 年,东 莞滨海湾新区成功招引步步高、欧菲光电、平安集团、华 润集团等一批优质企业前来投资,涉及投资总额达2830 亿元。OPPO副总裁朱高领说:“我们将努力协同推进滨 海湾新区形成全球瞩目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在佛山三龙湾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谷建设工地,一幅 未来建设工地的景象呈现在眼前:3 台机器人共同开展地 砖铺贴,1 台机器人负责做砂浆黏合剂的铺贴,还有2 台机 器人分别进行托运物料和安装……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副 总裁朱剑敏介绍,6 —8款建筑机器人将投入使用。
瞄准珠江口布局的,还有不少世界500 强企业。日前, 恒大集团宣布,将投资1600 亿元在广州南沙区建设新能源 汽车三大基地等项目。南沙正规划建设10 平方公里的万 顷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集聚了包括恒大智能汽车、广 汽丰田新能源动力研发生产线、广汽蔚来研发基地以及芯 聚能第三代半导体、联晶智能LED车灯模组等重点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湾区要推动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 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 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 造业基地。
全球化面临着结构性的变化,所有全球供应链的知识 密集度都在增强。以往的服装、纺织等产业迁往了内地或 者东南亚。包括新一代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生 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等新一代产业集群,基本上 都在环珠江口集聚。深圳的无人机、佛山的建筑机器人、 东莞5G智能手机、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中山的生物医药等 高附加值“产品”正从珠江口走向全球市场。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竞争战略和国际竞争领域研究权 威学者麦克尔·波特提出,在一个特定区域,相互关联的公 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区域集 聚,可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 集聚洼地,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 竞争力。而珠江口,正在成为竞争力研究中的这样一个 “特定区域”。
超级工程打开珠江口繁荣之路
“以前从珠海运货到香港,需要经过虎 门大桥,再从深圳过关,不堵车的情况下也 要5 个小时左右,现在通过港珠澳大桥,不用 1 个小时就能到了。”珠海俊捷船艇科技有限 公司负责人张友谊表示。
跨越喇叭形的伶仃洋东西两岸,莲花山过江 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深中通道以及港珠澳大 桥等7条过江通道,加上高铁、城轨和高速公路,将 把环珠江口的城市连为一体,实现1小时通达。 深中通道是世界级超大的“桥、岛、隧、地 下互通”的集群工程。通车后将成为连接珠江 东西两岸的重要通道,从深圳到中山的通勤时 间大幅缩减至30分钟。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 认为,深中通道是未来大湾区东西两岸最高 效连接的通道,对未来湾区的区域价值重构 起到关键作用,包括香港、深圳这些强大的 城市必然会把经济触角延伸到西岸。
2017 年,深圳市兆驰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落户中山时曾算过一笔账:在深圳租用生产 厂房每个月租金是23 元/平方米,而中山横 栏是8 元/平方米,200 名工人就得多支出四 五千万元成本。
今年4 月2 日,南沙大桥正式通车。“南 沙大桥的通车,使得深圳、东莞、广州的港口 资源可以更加合理地被选用了。”郑禾双圆 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监徐戈表示。
交通一体化促进了资金流、人流、物流、 信息流快速自由流动。这些大桥与隧道所 连接起来的是:客运量增速内地第一的宝安 国际机场、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深圳国 际会展中心,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中山翠亨 新区、宝安大空港新城这样的现代经济载 体,以及南沙科学城、光明科学城、翠亨科学 城、中子科学城这样的重要创新载体。
四座科学城与环珠江口的产业带、广 深港澳科创走廊、珠江东西两岸的高铁、 城轨网络高度重合,建成后的深中通道、 妈湾隧道将与虎门大桥、南沙大桥、港珠 澳大桥一起发挥叠加作用,更加高效地加 快环珠江口城市的创新合作。
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入海口的港口一 头通过海洋连接着世界市场,一头通过河流 将货物运输到国家的腹地,财富和人口往往 在这里集聚,大城市随之兴起。诺贝尔经济 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在《空间经济学》一书中 论证:因为无可替代的区位,交通枢纽总是 处于优势地位,世界大城市大部分都是主要 的港口。2018 年,世界十大港口中,有三个 港口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在全球供应链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同时展现出陆路交通枢 纽的影响力。2018 年广州南站到发旅客数 量已超1.6 亿人次,日均到发量近50 万人次, 位列全国第一。
自2017 年起,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 海五大机场的总体旅客吞吐量超过2 亿人 次,货邮吞吐量近800 万吨,运输规模超过纽 约、伦敦、东京等世界级机场 群,组成了全球最大的客、货运 湾区机场群。庞大的智造产 能,通过高铁网络与机场群、港 口群,与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 场紧密连接。
广东省委、省政府近日印 发《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 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 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 见》,同时,广东省推进粤港澳 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 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 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强调要以香港、澳门、广州、深 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 展的核心引擎引领大湾区建 设。支持深圳前海、广州南沙、 珠海横琴等环珠江口重大合作 平台建设。
新的产业集群加上陆海空 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得珠江口的 能力密度、经济活力指数级增 长,推动大湾区走向全球供应链的高端。粤港 澳大湾区将迎来一波前所未有的发展红利。
风起云涌的珠江口,正在翻开时代发展 的新篇章。
据南方日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